
中医治胃病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疗法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型
-多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所致。常见症状为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法,方剂常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现代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中的药物成分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能够缓解胃黏膜的炎症状态,从多方面改善肝胃不和型胃病患者的症状。
2.脾胃虚寒型
-多由脾胃阳气不足,中焦虚寒引起。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治疗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剂可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建中汤中的黄芪、桂枝等药物具有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增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能够促进脾胃虚寒型胃病患者受损胃黏膜的修复,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
3.胃阴不足型
-多因久病耗伤胃阴,或热病后期津液未复等所致。症见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为法,方剂常用益胃汤加减。益胃汤中的沙参、麦冬等药物能够滋养胃阴,改善胃黏膜的营养状态,调节胃液分泌,对胃阴不足型胃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二、针灸推拿疗法
(一)针灸疗法
1.体针
-选穴:常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可健运脾胃、和胃止痛;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可宽胸理气、和胃降逆。针刺时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操作。现代研究显示,针刺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调节胃肠的运动功能,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胃黏膜的防御机制。
2.艾灸
-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病患者,可选用艾灸中脘、神阙、关元等穴位。艾灸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中脘艾灸能温通脾胃阳气,神阙艾灸可温补元气,关元艾灸能培补下焦阳气。通过艾灸这些穴位,可使患者胃脘部的寒凝得散,阳气得复,从而缓解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等症状。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好距离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一般每穴艾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二)推拿疗法
1.腹部推拿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掌根或全掌在患者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揉动,时间约5-10分钟,可起到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作用;然后用拇指或多指在中脘、天枢、气海等穴位进行点按,每穴点按1-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腹部推拿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力度。
2.背部推拿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滚法在患者背部膀胱经循行部位进行操作,从肩部开始,沿脊柱两侧向下至腰部,往返操作3-5遍;然后用拇指或多指在脾俞、胃俞、肾俞等穴位进行按揉,每穴按揉1-2分钟,以患者有酸胀感并向腹部放射为佳。背部推拿可以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刺激背部的穴位,间接调节脾胃的功能,对于各种类型的胃病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食疗方法
(一)适合不同证型的食疗方
1.肝胃不和型
-可选用佛手陈皮粥。佛手10克,陈皮6克,粳米50克。将佛手、陈皮煎水去渣,加入粳米煮粥,每日1次。佛手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陈皮能理气健脾,此粥适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嗳气等症状。
2.脾胃虚寒型
-推荐生姜大枣粥。生姜10克(切片),大枣5枚,粳米50克。将生姜、大枣与粳米一同煮粥,每日1次。生姜温中散寒,大枣健脾益胃,该粥适合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等情况。
3.胃阴不足型
-可食用沙参麦冬粥。沙参15克,麦冬10克,粳米50克。沙参、麦冬煎水取汁,加入粳米煮粥,每日1次。沙参、麦冬滋阴养胃,此粥对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生活方式调整
(一)饮食规律
-无论哪种类型的胃病患者,都应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过饥会使胃黏膜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过饱则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一般建议每日三餐定时,每餐七八分饱即可。对于儿童患者,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过多零食;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退,更要注意饮食的定时定量和易于消化。
(二)避免刺激性食物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黏膜的炎症;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生冷食物会使脾胃阳气受损,导致脾胃虚寒症状加重。例如,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病患者,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可能会使胃脘疼痛加剧,大便溏薄症状加重。同时,要减少咖啡、浓茶的摄入,因为这些饮品也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加重胃病病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胃病患者在采用中医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针灸推拿的力度。在食疗方面,要选择适合儿童口味且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或难以消化的食物。针灸推拿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例如,儿童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在使用中药时要选择药性较为平和的药物,剂量也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中医治疗胃病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更加注重温和、安全。例如,老年患者进行艾灸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防止烫伤;在食疗方面,要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山药粥、小米粥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刺激胃黏膜。对于老年患者使用的中药,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正在服用的药物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