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情况下不能拔牙

一、急性炎症期
当口腔存在急性炎症时一般不宜拔牙,例如急性牙髓炎疼痛剧烈时,此时拔牙不仅患者痛苦大,还易导致炎症扩散;急性智齿冠周炎伴有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等症状时,拔牙可能使感染向周围组织蔓延,引发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二、严重心血管疾病
1.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拔牙过程中患者紧张等因素易引发血压进一步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如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2.近期心肌梗死发作:心肌梗死发作不足6个月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拔牙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再次心肌梗死;
3.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此阶段心脏供血不稳定,拔牙可刺激机体,导致心绞痛发作加重,危及生命。
三、血液系统疾病
1.未控制的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和免疫力均低下,拔牙易导致出血不止和严重感染;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出血期: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拔牙后极易发生难以止住的出血;
3.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这类患者体内缺乏特定凝血因子,拔牙后会持续出血,难以自行止血。
四、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佳时(血糖>8.88mmol/L),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拔牙后创口感染风险显著增加,且感染不易控制,可能引发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五、妊娠时期
1.妊娠前期(前3个月):此时胚胎着床尚不稳定,拔牙可能因疼痛、紧张等刺激引发子宫收缩,导致流产;
2.妊娠后期(后3个月):胎儿逐渐长大,拔牙可能诱发宫缩,导致早产。
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肝功能严重损害: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拔牙后出血风险高;
2.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者机体代谢废物排出障碍,拔牙后创口恢复能力差,易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七、恶性肿瘤患者
1.放疗区域内的牙齿:处于放疗区域内的牙齿拔牙后,易发生放射性骨坏死,影响创口愈合;
2.肿瘤晚期身体状况极差者:此类患者身体耐受能力差,拔牙可能无法承受手术创伤,还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八、长期服用特殊药物
1.抗凝剂:如华法林等,服用期间未调整好凝血功能时拔牙,极易导致出血不止,需在医生评估下调整凝血指标后谨慎考虑拔牙;
2.糖皮质激素: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影响,拔牙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增加,需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拔牙及相应处理。
九、精神疾病不稳定期
如未控制的癫痫发作期、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等,患者无法配合拔牙操作,且紧张等情绪可能诱发病情加重或出现意外情况,不宜进行拔牙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