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性流产是怎么回事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三次及三次以上者。近年国际上常用复发性流产取代习惯性流产,改为2次及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大多为孕妇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子宫肌瘤、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等。以下是对习惯性流产的具体分析:
1.定义:指连续自然流产三次及三次以上者。近年国际上常用复发性流产取代习惯性流产,改为2次及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2.原因:
黄体功能不全: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分泌功能不足,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分泌转化不足,出现排卵性功血,且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可能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畸形,甚至引发流产。
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纵隔、双角子宫、子宫发育不良等先天性子宫畸形,可能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导致流产。
子宫发育异常: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瘤等子宫发育异常,也可能导致习惯性流产。
宫腔粘连:多次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会导致宫腔粘连,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染色体异常:夫妇双方或一方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引起习惯性流产。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可能会导致胎盘血栓形成、胎盘梗死,从而引起习惯性流产。
3.症状:主要表现为多次自然流产,每次流产往往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
4.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明确习惯性流产的原因。
病史询问:包括既往妊娠史、分娩史、流产史、家族遗传病史等。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妇科检查等,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血糖、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
其他检查:如B超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等,了解子宫、输卵管、卵巢等生殖器官的情况。
5.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保持心情愉悦。
病因治疗:针对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因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如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进行免疫治疗。
子宫畸形矫正术:对于子宫畸形的患者,可进行子宫畸形矫正术。
辅助生殖技术:对于多次流产且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
6.预防: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感染。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
定期产检: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