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并引发疼痛、肿块、性交痛、月经不调、甚至不孕等症状。其病因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和诱导学说。主要症状有腹壁切口处周期性疼痛、肿块、性交痛、月经失调和不孕。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妇科检查、B超检查和腹腔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预防方法包括月经期注意事项、避免妇科检查和手术、保护剖宫产手术切口以及及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以下是关于该病的一些信息:
一、什么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并在这些部位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肿块、性交痛、月经不调、甚至不孕等症状。
二、病因
(一)种植学说
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由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在卵巢和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蔓延,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通过剖宫产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人工流产术等将子宫内膜带至腹壁切口,并种植于该处。
(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人体在胚胎发育时期,体腔上皮具有化生的能力,当剖宫产、会阴侧切或剖宫取胎等手术引起子宫内膜碎片散落在腹壁切口时,可在该处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诱导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即接受同样的激素调节,因此认为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即诱导学说。
三、症状
(一)腹壁切口处周期性疼痛、肿块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在月经来潮前出现,经期结束后逐渐减轻。肿块多位于切口处,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二)性交痛
(三)月经失调
(四)不孕
四、诊断
(一)病史
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婚育史、剖宫产史等。
(二)症状
(三)妇科检查
(四)B超检查
(五)腹腔镜检查
五、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手术治疗
(三)其他治疗
六、预防
(一)月经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二)避免在月经期进行妇科检查和手术。
(三)剖宫产手术时应注意保护切口,避免子宫内膜种植。
(四)及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