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生长激素,会出现哪些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一、内分泌系统相关副作用
1.甲状腺功能异常:生长激素的使用可能影响甲状腺轴功能,有研究显示部分使用者会出现甲状腺素水平改变,如甲状腺素(T4)降低等情况。这是因为生长激素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代谢过程,对于儿童患者而言,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进程,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儿童的生长、智力发育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2.胰岛素抵抗: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这会使得血糖调节出现问题,对于本身有代谢相关病史的人群,如肥胖患者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使用生长激素后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可能更高,进而可能引发血糖升高相关问题,影响整体代谢健康。
二、骨骼肌肉系统相关副作用
1.腕管综合征:部分使用生长激素的患者可能出现腕管综合征相关表现,如手部麻木、刺痛、无力等症状。这是由于生长激素可能引起组织水肿,腕管内空间相对狭窄,神经受到压迫所致。在儿童患者中,如果未及时发现和处理腕管综合征,可能会影响其手部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书写、抓握等日常活动,对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股骨头骺板滑脱:在青少年患者中,使用生长激素有发生股骨头骺板滑脱的风险。这与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生长,导致骨骼局部应力改变有关。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骨骼生长迅速,使用生长激素后骨骼的生长不平衡可能引发股骨头骺板滑脱,导致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呼吸系统相关副作用
1.睡眠呼吸暂停: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现象。这是因为生长激素可能引起上呼吸道组织水肿等改变,使得气道狭窄,在睡眠过程中容易发生呼吸暂停。对于本身有肥胖、腺样体肥大等情况的患者,使用生长激素后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夜间缺氧等情况,长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四、其他系统相关副作用
1.水肿:部分患者使用生长激素后可能出现水肿症状,常见于面部、四肢等部位。这是由于生长激素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机体液体平衡失调。对于有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水钠潴留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脏功能;而对于老年患者,水肿可能会影响其肢体的血液循环和活动能力。
2.过敏反应:虽然相对较少见,但仍有使用生长激素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个体的过敏体质有关,对于有明确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使用生长激素前需要特别谨慎评估风险,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缓解症状,避免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对机体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