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介入治疗是什么意思

肝介入治疗是什么意思
肝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定的器械导入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的一组微创技术。
一、常用的肝介入治疗方式及原理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原理:利用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特点,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先注入化疗药物,然后注入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例如,化疗药物可以在局部高浓度发挥抗肿瘤作用,栓塞剂则能长时间堵塞血管,饿死肿瘤细胞。
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
-原理:通过经皮肝穿刺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内,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比如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无水乙醇能使肿瘤细胞脱水、蛋白变性,从而破坏肿瘤细胞。
二、肝介入治疗的适用情况
肝癌
-适合人群: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另外,对于部分手术切除前的肝癌患者,可通过TACE使肿瘤缩小,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对于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也可考虑肝介入治疗。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只要符合相应的病情评估标准均可考虑。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需在病情控制稳定后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肝介入治疗,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合适的范围,以降低治疗相关风险。
肝血管瘤
-原理:对于较大的有症状的肝血管瘤,可通过肝动脉栓塞等介入方法使血管瘤缩小。比如直径较大且有压迫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可考虑肝介入治疗来缓解症状。
三、肝介入治疗的优势
微创: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肝介入治疗创伤小,皮肤切口仅几毫米,患者恢复相对较快。
可重复性:根据病情需要,可多次进行肝介入治疗。
局部效果好:能在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或阻断肿瘤血供,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较为直接。
四、肝介入治疗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风险
-栓塞后综合征:常见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一般是由于栓塞部位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炎症反应,多在数天内缓解。
-肝功能损害: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可能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导致转氨酶升高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
-出血: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出血,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后也可能有少量出血等情况。
注意事项
-治疗前评估: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肝功能储备等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肝介入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老年患者,更要注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则一般不考虑肝介入治疗,非妊娠期女性也要考虑月经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治疗后监测:治疗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建议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