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白细胞红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一、可能的原因
(一)泌尿系统感染
1.女性因素:女性尿道短而直,且靠近肛门,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大肠杆菌等细菌可逆行感染尿道、膀胱等部位,引发膀胱炎或尿道炎,炎症刺激会导致尿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升高。育龄期女性在性生活后等情况易发生此类感染,孕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和输尿管蠕动减慢等原因,也较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导致尿检异常。
2.男性因素:男性如果存在前列腺增生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尿液的排出,导致尿液潴留,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从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检白细胞和红细胞高的情况。
3.其他人群: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减弱,也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出现尿检异常。
(二)泌尿系统结石
1.结石刺激: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同时刺激局部引起炎症反应,使得尿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多。例如,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划伤肾盂、输尿管或膀胱的黏膜,引发出血,并且由于黏膜受损,容易继发感染,进一步导致白细胞升高。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患泌尿系统结石,饮食结构不合理、饮水过少等生活方式因素是常见的诱发原因,比如长期摄入高钙、高草酸等食物而饮水不足的人,更容易形成结石。
(三)泌尿系统肿瘤
1.肿瘤组织特点:泌尿系统的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本身血管丰富且质地脆,容易出血,同时肿瘤组织会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白细胞增多。中老年人是泌尿系统肿瘤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细胞发生突变的几率增加,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与膀胱癌等有关)、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也会增加患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从而可能出现尿检白细胞和红细胞高的情况。
(四)肾小球肾炎
1.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是由于免疫复合物等因素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成分漏出到尿液中。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其发病原因有所不同。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继发于链球菌等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损伤肾小球;慢性肾小球肾炎则多由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感染、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都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
二、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观察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如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超声可以发现结石的位置、大小等;对于肿瘤,可初步判断肿瘤的大致部位和形态。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超声检查的操作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需要适当安抚,避免不配合影响检查结果;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2.CT检查: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更为精准,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泌尿系统的细微结构,对于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还可以发现较小的肿瘤等病变。在进行CT检查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造影剂过敏史等情况,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群要特别谨慎。
(二)尿液细菌学检查
1.尿常规+尿沉渣镜检:除了了解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外,还可以观察尿液中是否有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以及细菌的形态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尿液中正常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有一定差异,儿童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是否异常。
2.尿培养:通过尿培养可以明确泌尿系统感染的具体病原体,并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尿培养需要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避免污染,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三、应对与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
1.生活方式调整:多喝水,增加尿液排出量,有助于冲洗尿路,减少细菌等病原体在尿路的停留时间。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左右,根据个人情况和气候等因素适当调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等。避免憋尿,及时排尿,减少尿液潴留引发感染的风险。
2.定期复查:对于发现尿检白细胞和红细胞高的情况,需要定期复查尿常规等相关检查,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出现尿检白细胞和红细胞高时,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情况。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尿检异常需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在护理上要注意保持儿童会阴部清洁,尽量使用柔软、透气的尿布等,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对于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出现尿检异常时更要重视。需要全面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除了泌尿系统相关检查外,还要考虑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等其他基础疾病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在生活上要注意适当增加饮水量,但要避免过量饮水加重心脏等负担,同时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排尿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就医。
3.孕妇:孕妇出现尿检白细胞和红细胞高时,要谨慎对待。因为孕期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首先要明确是单纯的生理变化还是病理情况。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定期进行产检。要注意保持孕妇会阴部清洁,鼓励孕妇适量多饮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