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血液感染的症状
急性期症状
出现时间:通常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后2-4周左右出现。
症状表现:
-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部分患者体温可稍高。这是因为艾滋病病毒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刺激机体产生致热因子导致体温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可能发热情况相对更易波动。
-咽痛:咽喉部有疼痛不适的感觉,可能影响吞咽,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咽喉部的炎症反应。
-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醒来后汗止。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夜间睡眠中衣物湿透等情况,这与机体感染后代谢改变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的症状,儿童可能因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影响进食,需要关注营养状况的维持。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儿童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等更严重后果,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皮疹:可表现为斑丘疹等多种形态,一般持续1-3周左右可自行缓解。不同性别皮疹表现无特异性差异,但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皮疹护理需更加精细,避免感染。
-关节疼痛:全身多个关节可能出现疼痛不适,活动受限,这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炎症累及关节有关。
无症状期症状
持续时间:此期可持续数年,一般为6-8年,但也有个体差异。
症状表现:此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看起来和健康人一样。但体内艾滋病病毒在持续破坏免疫系统,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不同年龄人群在无症状期免疫功能下降速度可能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功能下降相对更快,需要密切监测免疫指标变化。
艾滋病期症状
严重免疫缺陷相关症状:
-发热:持续长时间的发热,体温可高于38.5℃,发热时间较长,可达1个月以上。不同年龄人群发热特点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热可能更难消退,且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
-消瘦:体重明显下降,通常在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标准,这是因为机体长期处于消耗状态,营养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导致。
-腹泻:慢性腹泻,每天腹泻次数多于3次,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个月以上。儿童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需要特别关注补液和营养支持。
-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直径多大于1cm,质地较硬,可活动,无压痛(初期)。不同性别淋巴结肿大表现无本质差异,但儿童淋巴结相对更易触及,需注意与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鉴别。
各种机会性感染相关症状:
-呼吸系统:
-肺孢子菌肺炎: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咳嗽多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儿童感染肺孢子菌肺炎时,由于肺功能相对较弱,呼吸困难可能更早出现且更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氧疗等支持治疗。
-肺结核:可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等症状。儿童肺结核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通过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等协助诊断。
-消化系统:
-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出现白色膜状物,可伴有疼痛、吞咽困难。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鹅口疮)较为常见,可能影响进食,需要注意口腔清洁护理。
-巨细胞病毒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儿童肠道相对狭窄,腹泻导致便血时可能引起贫血等并发症,需关注肠道黏膜的保护和止血等治疗。
-神经系统:
-隐球菌脑膜炎:可有头痛、发热、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儿童患隐球菌脑膜炎时,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头痛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出现口唇、肛周等部位的疱疹,伴有疼痛。儿童皮肤黏膜娇嫩,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能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皮肤黏膜:
-带状疱疹:沿神经分布的群集性疱疹,伴有疼痛。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能更明显,儿童带状疱疹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发展较快。
-口腔毛状黏膜白斑:多见于口腔黏膜侧面,呈白色毛绒状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上述症状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感染了艾滋病,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表现。如果有高危暴露史(如不洁输血史、不安全的性接触等),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