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感染之后的一般症状是什么
血液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之后的一般症状
一、全身性症状
发热:是血液感染常见的重要症状之一,体温可突然升高,可达38.5℃以上,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持续高热,也有患者体温波动较大。这是因为病原体在血液中繁殖,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释放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紊乱而发热。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可能发热更为急骤且波动大;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较差,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
寒战:常与发热相伴出现,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刺激机体,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患者会感觉寒冷,身体发抖,这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应激反应。对于婴幼儿,寒战可能表现不典型,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肢体活动、面色等情况来判断。
二、全身不适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感染引起机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同时毒素作用导致机体功能受损,使患者主观上感觉虚弱无力。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乏力表现可能不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可能在血液感染后乏力症状更为明显,而长期sedentary生活方式的人则更容易感觉活动后极度疲惫。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乏力可能会影响其心脏功能,加重心慌等不适。
肌肉酸痛:全身肌肉可能出现酸痛感,尤其是大肌群,如四肢肌肉、腰背肌肉等。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在肌肉组织中,刺激神经末梢引起酸痛。儿童肌肉酸痛可能表述不清,多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等;孕妇由于身体负担重,肌肉酸痛可能会影响其日常行动,需要特别关注,避免因活动受限导致其他并发症。
三、循环系统症状
心率加快:机体为了应对感染引起的代谢需求增加,心脏会加快搏动来增加心输出量,以供应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一般表现为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但不同年龄人群正常心率范围不同,儿童心率相对较快,新生儿心率可达120-140次/分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慢,所以血液感染后儿童心率加快的判断标准与成人不同。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心率加快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等更严重的心脏问题,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变化。
血压变化:早期可能血压正常或稍偏低,这是因为机体通过代偿机制,外周血管扩张以改善组织灌注,但随着感染加重,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导致血压下降,出现低血压,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等。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调节能力弱,血液感染后更容易出现血压的大幅波动,需要密切监测血压,防止出现严重低血压危及生命。
四、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会出现不想进食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这是因为感染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炎症介质作用于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引起食欲下降。不同年龄段儿童食欲减退表现不同,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奶,而年长儿童可能明确表示不想吃饭;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需要关注其血糖变化并适当调整饮食相关措施。
恶心、呕吐:感染累及胃肠道或毒素刺激胃肠道,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其机体水分调节和电解质平衡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孕妇出现恶心、呕吐需要考虑是否会影响胎儿营养供应,必要时需进行适当的支持治疗。
五、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波及头部血管和神经,或者毒素进入脑部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表现为胀痛,有的是跳痛等。儿童头痛可能表述不清,多通过哭闹、抓头来提示;对于有偏头痛病史的患者,血液感染后头痛可能会加重,需要与原有的偏头痛进行鉴别。老年人头痛可能与脑血管本身的病变有关,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有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意识改变:严重的血液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意识改变。这是因为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及炎症介质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使大脑功能受到抑制。婴幼儿意识改变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孕妇出现意识改变可能会危及胎儿安全,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和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