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贫血该怎么补
一、明确婴幼儿贫血的类型及原因
婴幼儿贫血常见类型有缺铁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多因铁摄入不足导致,如婴儿纯母乳喂养且母亲铁摄入不足、较大婴儿添加辅食不合理等;还有巨幼细胞贫血,多因缺乏维生素B₁₂和(或)叶酸引起,可能与孕期母亲缺乏相关营养素、婴幼儿喂养单一等有关。
二、饮食调整是关键
(一)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补充
1.对于6个月以内婴儿:
-若母乳喂养,母亲应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等,以通过乳汁为婴儿提供更多铁源。因为乳汁中铁的含量虽相对稳定,但母亲铁营养状况会影响乳汁中铁含量。
-对于配方奶喂养婴儿,选择强化铁的配方奶,能满足婴儿铁的基本需求。
2.6个月以上婴儿:
-逐渐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高铁米粉,这是婴儿较好的铁来源;然后可以添加红肉泥(如牛肉泥、猪肉泥),每周可添加2-3次,每次适量;还可添加动物肝脏泥,动物肝脏含铁量较高,但每周食用1-2次即可,避免维生素A摄入过量风险。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辅食,如橙子泥、苹果泥等,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
(二)巨幼细胞贫血的饮食补充
1.维生素B₁₂的补充:
-富含维生素B₁₂的食物有肉类(如牛肉、鸡肉等)、蛋类、奶制品等。对于婴幼儿,若母乳喂养,母亲应多吃这类食物;人工喂养婴儿可选择强化相关营养素的配方奶,较大婴儿可添加肉类辅食,如鸡肉末等,每周可添加2-3次。
2.叶酸的补充:
-绿叶蔬菜富含叶酸,如菠菜、西兰花等,可将其制作成菜泥给婴儿食用,开始时少量添加,观察婴儿适应情况后逐渐增加量;水果中香蕉等也含有一定叶酸;还可添加豆类食物,如豆腐等,为婴儿提供叶酸。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先天储备不足,更容易出现贫血情况。在饮食补充方面,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合理喂养,若母乳喂养,母亲需格外注重自身营养摄入;若配方奶喂养,选择适合早产儿的强化营养配方奶,并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添加辅食,且添加辅食时间可能需要适当调整,要密切监测早产儿的贫血状况及生长发育指标。
(二)有基础疾病的婴儿
对于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婴儿,其营养物质吸收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贫血更易发生且补充效果可能不佳。在饮食调整时,需要更加精细地安排饮食,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额外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制剂,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补充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改善营养吸收状况。
四、定期监测
无论哪种类型的婴幼儿贫血,都需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通过血常规检查等了解贫血改善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饮食方案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如果饮食调整后贫血改善不明显,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导致贫血的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