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什么人容易得精神病

2025年06月24日
夏平友
夏平友主治医师精神科
重庆市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具有遗传因素的人

遗传因素在精神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若家族中有精神病患者,其亲属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该病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1030倍。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使个体对精神病的易感性增加。

二、处于应激生活事件中的人

长期经历重大生活应激事件的人群易患精神病。如遭遇失业、失恋、亲人离世等重大打击,或长期处于战争、灾难环境中,个体精神压力巨大。研究发现,持续的应激状态会使人体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紊乱,例如应激可导致皮质醇分泌增加,长期高水平皮质醇会影响大脑海马体等区域的神经可塑性,进而增加精神病发病风险。

三、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1.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可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调节情绪。长期不运动,大脑神经功能得不到有效调节,易出现情绪问题,增加精神病发病几率。一项针对成年人的追踪研究显示,久坐少动人群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比经常运动人群高出约30%。

2.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的人:睡眠对大脑功能的恢复和神经递质平衡至关重要。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影响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分泌异常,从而增加精神病发病风险。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失眠人群患精神障碍的可能性是正常睡眠人群的23倍。

3.过度饮酒或滥用药物的人:酒精和毒品会直接损害大脑神经细胞,干扰神经递质系统。例如,长期酗酒会导致大脑萎缩,影响认知和情绪功能,引发酒精性精神病;滥用毒品如大麻、可卡因等,可改变大脑神经回路,增加精神病发作风险。研究表明,药物滥用人群患精神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数倍。

四、具有某些躯体疾病的人

1.脑部器质性疾病患者:如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直接损伤大脑组织,影响神经传导,进而引发精神症状。例如,脑肿瘤压迫周围脑组织,可导致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据统计,约20%30%的脑肿瘤患者会出现精神障碍。

2.慢性疾病患者: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由于疾病长期存在,会导致身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影响神经递质代谢。此外,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心理压力大,也易诱发精神病。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

五、性格特质特殊的人

1.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的人:这类人群往往不善与人沟通交流,遇到问题习惯独自承受,内心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得不到有效释放,易引发精神问题。研究发现,性格内向的人患社交恐惧症等精神疾病的比例相对较高。

2.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的人:情绪调节能力较差,面对生活中的刺激,容易产生强烈且难以控制的情绪反应,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大脑神经调节功能易紊乱,增加精神病发病可能性。

治疗药物:

1.奥氮平,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

2.氟西汀,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等相关精神疾病。

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及青少年:此阶段大脑处于发育阶段,精神病症状可能不典型。若发现孩子出现情绪、行为异常,如突然性格改变、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社交退缩等,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因儿童对药物耐受性与成人不同,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心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自行用药,以防药物对孩子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孕期和哺乳期女性身体激素变化大,本身就可能出现情绪波动。若有精神病家族史或出现精神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用药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潜在风险,如需用药,医生会综合评估利弊。孕妇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家人应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增加了患精神病的风险。若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淡漠、行为异常等,可能是精神病表现,也可能与脑部退行性病变有关,需及时鉴别诊断。老年人用药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剂量通常需适当调整。同时,家人要关注老人生活,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保持大脑活力。

什么人不适合吃谷维素
康维明
康维明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对谷维素过敏者不适合食用谷维素以防引发过敏反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服用可能加重不适,患有内分泌疾病等特殊疾病者需医生评估后谨慎决定,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因安全性研究有限一般不建议随意服用需医生评估,儿童因生理机能差异且安全性剂量不明一般不建议随意服用需医生严
什么人不能吃亚麻籽油?
陈玉静
陈玉静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29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对亚麻籽油过敏者严禁食用,患有出血性疾病者应避免食用因其影响血液凝固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谨慎食用以防干扰甲状腺素代谢加重病情,婴儿因消化系统未熟难充分消化亚麻籽油成分易致胃肠不适不宜直接食用需选专用油脂。
人流后做的理疗是什么 人流会有哪些后遗症
张露
张露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29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人流后理疗包括低频脉冲理疗可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宫腔积血及残留组织排出加速子宫复旧和红外线理疗利用热效应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人流可能出现宫腔粘连(因搔刮损伤基底层致月经异常或继发不孕)、宫颈粘连(因黏膜受损致经血不畅或不孕)、慢性
用艾灸仪可以天天做吗 艾灸仪适合什么人用
孟令栋
孟令栋主治医师
2025年07月27日
扬州市中医院
并非所有人都适宜天天使用艾灸仪需综合个体体质、艾灸部位等因素考量,体质偏热者、皮肤敏感部位通常不建议天天进行艾灸,初次使用者或体质较弱者建议每周使用2-3次,体质较好且艾灸部位耐受的人群可每周使用3-5次,而适合使用艾灸仪的人群有体质虚寒者、寒湿较重者、产
胖大海适合什么人喝
张月美
张月美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26日
济宁市中医院
胖大海适合肺热声嘶者、咽炎患者及因烟酒过度致咽喉不适者,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孕妇应谨慎使用需遵医嘱,儿童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防不良影响。
好好黄芪颗粒适合什么人吃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6日
好好黄芪颗粒适用人群包括有典型气虚症状的人群、免疫力低下易反复感冒或遭疾病感染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气虚表现的中老年人、产后或术后气血虚弱人群,儿童一般不建议自行服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对黄芪过敏者禁用该药物
什么人容易得尿毒症
张聪
张聪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14日
中日友好医院
尿毒症高危人群及防治提示为肾脏疾病患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患者病情进展可能引发尿毒症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大量吸烟酗酒滥用药物长期熬夜会增加患病风险特殊病史人群泌尿系统梗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易出现肾脏损害老年人肾脏功能衰退且常伴
什么人容易得精神疾病呢
王长虹
王长虹主任医师
2025年06月26日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具有遗传因素、处于应激生活事件、有不良生活方式、特定性格特质、患其他躯体疾病的人易患精神疾病,遗传因素影响大脑结构功能增加易感性,应激生活事件包括长期高强度工作压力和重大生活变故,不良生活方式涵盖长期睡眠不足、过度饮酒、缺乏运动,特定性格特质指内向孤僻敏感
什么人容易得精神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田超
田超主治医师
2025年06月24日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易患精神病的人群包括有家族遗传史者性格特征特殊者长期应激者脑部器质性病变者物质滥用者特殊年龄段者可通过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情绪管理心理支持心理调适定期体检等注意事项预防精神病儿童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特别关注相关情况治疗药物推荐抗精神
什么人容易得精神
肖卫东
肖卫东副主任医师
2025年06月24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易患精神疾病人群包括有遗传因素者、特定年龄阶段人群(青少年面临学业等挑战且大脑发育易受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且生活事件影响大)、特殊性别相关人群(女性特殊时期激素波动且社会压力大,男性社会竞争压力大常不良缓解压力)、特定生活方式人群(长期睡眠不足、缺乏运
什么人容易患精神病
田雪
田雪住院医师
2025年06月24日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安定医院
易患精神病的人群包括有遗传因素者其遗传易感性在精神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关键,遭遇重大应激事件者如经历重大创伤或长期慢性应激会增加发病风险,性格特质特殊者如内向孤僻敏感多疑等性格易患病,脑部器质性病变患者因脑部损伤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会引发精神症状
什么人容易得精神病
夏平友
夏平友主治医师
2025年06月24日
重庆市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
具有遗传因素、处于应激生活事件、生活方式不健康、具有某些躯体疾病、性格特质特殊的人易患精神病,治疗药物有奥氮平、氟西汀,儿童及青少年若情绪行为异常应及时就医且用药谨慎优先心理治疗,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若有精神病相关情况应与医生沟通权衡用药利弊,老年人出现相关异
什么人容易得精神疾病
马强
马强住院医师
2025年06月24日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疾病受多因素影响不同人群风险各异治疗有对应药物,遗传因素中家族有精神疾病患者或携带特定基因突变人群风险高,生物学因素下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及神经递质失衡者易患病,心理因素方面性格特质不良和有心理创伤经历者易发病,社会环境因素中生活压力大及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什么人不恰合喝蜂蜜
张伟伟
张伟伟主治医师
2025年05月20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
对蜂蜜过敏者、一岁以下婴儿、糖尿病患者、痛风患者、肠胃功能紊乱或胃酸过多者及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不宜或需谨慎饮用蜂蜜,因蜂蜜含致敏物质致过敏,可能受肉毒杆菌芽孢污染致婴儿中毒,升糖指数高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果糖影响痛风患者尿酸水平,刺激肠胃加重肠
为什么人有时睡觉时会抽搐
王明轩
王明轩副主任医师
2025年05月18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睡觉时会抽搐原因有生理因素如疲劳、睡眠姿势不当、缺钙,心理因素如压力与焦虑、睡眠障碍,疾病因素如神经系统疾病、电解质紊乱、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措施为青少年因缺钙和学业压力易抽搐需补钙缓解压力,成年人因压力疲劳等易抽搐要劳逸结合等,老年人因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