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经有半年不来怎么办

一、明确原因
1.青春期女性:可能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尚未完全成熟导致月经稀发或闭经。例如,长期过度节食、剧烈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会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干扰月经周期。青春期女性若体脂率过低,会影响雌激素合成,从而出现月经不来情况。
2.育龄期女性:首先要考虑妊娠相关情况,如是否怀孕可通过尿妊娠试验或血hCG检查明确。其次,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原因,患者常伴有高雄激素表现,如多毛、痤疮等,同时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且存在胰岛素抵抗情况,约50%-70%的PCOS患者存在肥胖。另外,高催乳素血症也会导致月经不来,垂体催乳素瘤是常见病因,患者除月经紊乱外,可能有溢乳症状,血清催乳素水平会异常升高。
3.围绝经期女性:此阶段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波动或减少,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最终闭经,一般在45-55岁之间发生,部分女性会伴有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
4.其他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甲状腺激素异常会影响HPOA功能,导致月经紊乱;严重的慢性疾病,如重度贫血、结核病等,会影响机体整体状况,进而干扰月经。另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避孕药等,也可能引起月经不来。
二、就医检查
1.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检查。测量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²(m²),正常范围18.5-23.9,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月经。检查乳房发育情况、毛发分布等,了解是否存在高雄激素表现。
2.实验室检查
-激素水平测定:包括雌二醇、孕酮、睾酮、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等。在月经周期第2-4天(基础状态)抽血查FSH、LH等,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若FSH升高,提示卵巢功能减退;LH/FSH比值≥2-3,要考虑PCOS可能。催乳素测定需在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排除应激等因素影响。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明确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
-血糖、胰岛素水平检测:对于怀疑PCOS的患者,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胰岛素抵抗情况。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盆腔超声可观察子宫和卵巢形态,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大小、卵泡数量等。青春期女性超声检查主要看子宫附件发育情况;育龄期女性除观察子宫附件外,重点排查是否有妊娠情况,以及PCOS患者的卵巢多囊样改变情况,一般卵巢内单侧或双侧直径2-9mm的卵泡≥12个,或卵巢体积≥10ml提示多囊样改变。
-垂体MRI:当催乳素显著升高时,需进行垂体MRI检查,以排除垂体催乳素瘤。
三、针对性处理
1.青春期女性
-调整生活方式:对于因过度节食导致月经不来的女性,要恢复正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对于因剧烈运动引起的,要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频率。一般通过3-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月经可能逐渐恢复。
2.育龄期女性
-妊娠相关处理:若检查明确怀孕,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
-PCOS处理:首先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BMI降低5%-10%可改善月经及代谢情况。同时,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用药物促排卵治疗,如克罗米芬等;无生育要求者可通过周期性使用孕激素调整月经周期,预防子宫内膜增生。
-高催乳素血症处理:对于垂体催乳素瘤患者,根据肿瘤大小及催乳素水平选择药物治疗,如溴隐亭,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调整剂量,多数患者催乳素水平可恢复正常,月经也会逐渐恢复。
3.围绝经期女性:一般是生理性的月经紊乱至闭经过程,若症状不严重,可通过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部分女性症状会逐渐缓解。若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激素补充治疗,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4.全身性疾病相关处理: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给予相应的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或抗甲状腺治疗。对于慢性疾病导致的月经不来,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随着原发疾病的控制,月经可能会有所改善。
四、特殊人群提示
1.青春期女性:家长要关注其生活方式,避免其过度节食或进行极端运动,要引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同时,青春期女性自身要正确认识月经变化,出现月经不来情况不要过度焦虑,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检查。
2.育龄期女性: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若出现月经不来,要首先排除妊娠,这关系到后续处理决策。同时,要重视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内分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并治疗。
3.围绝经期女性:家人要给予更多关心和理解,帮助围绝经期女性缓解因身体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围绝经期女性自身要注意定期进行妇科及全身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妇科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