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从以前就有点抖这是怎么回事

一、生理性因素
(一)过度疲劳
长期高强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可能导致手部不自主地颤抖。例如长时间连续加班、重体力劳作后,身体能量大量消耗,肌肉协调性下降,就可能出现手部发抖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充分休息后通常会有所缓解。
(二)情绪激动
当人处于极度紧张、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状态时,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手部发抖。比如在重要场合进行演讲前,因紧张出现手抖的现象较为常见,情绪平复后一般手抖症状会消失。
(三)寒冷刺激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外周血管会收缩,肌肉也会不自主地收缩产热,这可能引发手部发抖。例如在寒冷的冬天,手部暴露在低温下,很容易出现手抖情况,添加衣物、进入温暖环境后多可改善。
二、病理性因素
(一)神经系统疾病
1.帕金森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从而出现静止性震颤,多从一侧手部开始,表现为拇指与食指搓丸样动作,还可伴有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毒素、神经系统老化等多种因素相关。
2.特发性震颤
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约60%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姿势性和动作性震颤,可累及手部、头部、声音等,多数患者饮酒后震颤可暂时减轻,情绪激动或紧张、疲劳、寒冷等可使震颤加重。
(二)内分泌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可出现手抖症状,还常伴有怕热、多汗、心慌、消瘦、食欲亢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降低等异常。
2.低血糖
当血糖过低时,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引起手抖、心慌、出汗、饥饿感等症状。常见于未按时进食、糖尿病患者降糖药使用不当等情况,检测血糖可发现血糖低于正常范围。
(三)其他疾病
1.肝豆状核变性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代谢异常,铜在体内蓄积,损害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可出现手部震颤、肌张力障碍、肝硬化等表现,角膜可出现K-F环,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等可能引起手部发抖的副作用。例如长期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可能出现药物性震颤不良反应,一般在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后症状可能有所改善。
如果发现手从以前就有点抖,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对于老年人出现手部发抖情况,要特别注意排查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对于有家族史的手抖情况,需考虑特发性震颤可能;对于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如心慌、消瘦等的手抖,要警惕内分泌疾病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过度波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