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结石该吃什么药

一、促进结石排出的药物
(一)α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可以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尤其能降低输尿管下段的阻力,从而促进结石排出。有研究表明,对于直径小于6mm的输尿管结石,使用α受体阻滞剂联合保守治疗,结石排出率高于单纯保守治疗。
2.适用情况: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且没有严重的过敏等禁忌证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使用,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导致的不良反应。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
1.作用机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同时可以减轻输尿管水肿,有助于结石排出。例如双氯芬酸,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镇痛效果。
2.适用情况:可用于缓解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一般年龄较大、有一定基础疾病的患者也可考虑使用,但要注意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使用需谨慎评估。
(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1.作用机制:能松弛输尿管平滑肌,扩张输尿管,促进结石排出。氨氯地平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通过此机制发挥作用。
2.适用情况:对于适合药物排石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禁忌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不同性别患者均可使用,但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心血管指标。
二、溶石相关药物
(一)枸橼酸氢钾钠
1.作用机制:可以增加尿液pH值,使尿液呈微碱性,抑制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的形成,同时对部分草酸钙结石也有一定的溶解作用。研究显示,长期服用枸橼酸氢钾钠能有效预防结石复发,对于尿酸结石患者有较好的溶石效果。
2.适用情况:适用于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患者,不同年龄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重等情况调整剂量,女性孕期和哺乳期使用需咨询医生。
(二)别嘌醇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从而降低尿液中尿酸浓度,达到溶解尿酸结石的目的。
2.适用情况:适用于尿酸结石患者,尤其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但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禁忌证的患者禁用,儿童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女性孕期和哺乳期使用要权衡利弊。
三、抗感染药物
1.作用机制:如果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可抑制细菌DNA合成,起到杀菌作用。
2.适用情况:当输尿管结石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或尿常规提示有白细胞等感染指标时使用,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禁忌证,女性在孕期、哺乳期使用需谨慎,要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