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认是不是新冠肺炎

一、临床表现观察
(一)常见症状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7.3℃以上,部分患者为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发热相对较急,体温波动较大;老年人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不明显。
2.呼吸道症状:常见咳嗽,多为干咳,部分患者会出现咳痰,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可能会加重,影响呼吸通畅。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儿童患者可能胃肠道症状相对突出,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老年人可能全身症状更为明显,如乏力感较重,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二、流行病学史询问
(一)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和居住史
1.疫区旅居史:发病前14天内到过新冠病毒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过来自这些地区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较大。不同地区的疫情形势不同,需要密切关注当地的疫情动态和风险等级划分。
2.聚集性发病情况: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要考虑新冠肺炎聚集性发病的可能。例如一个家庭中多人先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就需要高度警惕。
三、实验室检查
(一)核酸检测
1.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采集标本后进行实时荧光RT-PCR等检测方法,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确诊为新冠肺炎。不同年龄段人群标本采集的难易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采集鼻咽拭子时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操作,以减少不适。
2.核酸检测的局限性:存在假阴性的可能,这与标本采集的部位、采集时机、病毒载量等因素有关。所以有时需要多次采集标本进行检测,或者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血清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检测:IgM抗体一般在感染早期出现,IgG抗体在感染后期逐渐升高。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若IgM抗体和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辅助诊断新冠肺炎。但血清学检查也有一定的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核酸检测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CT或胸片检查
1.早期表现:在疾病早期,胸部CT可能会出现肺部磨玻璃影、小斑片影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时可出现肺实变。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可能会与单纯新冠肺炎患者有所不同,需要仔细鉴别。儿童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可采用合适的扫描参数以减少辐射影响。
综合以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情况,才能准确判断是否为新冠肺炎。如果怀疑感染新冠肺炎,应及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进一步检查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