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酐高尿蛋白潜血

一、定义与常见病因
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关键指标,血清肌酐升高意味着肾功能受损;尿蛋白阳性系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致蛋白漏出增多;潜血阳性可能是肾小球或肾小管出血所致。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等)、继发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感染相关性肾炎等。不同年龄人群病因有别,儿童以IgA肾病相对多见,老年人则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更为常见。
二、诊断评估
1.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明确尿蛋白、潜血程度;肾功能检查涵盖血清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精准评估尿蛋白排出量。2.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形态、大小等,协助判断有无结构异常。3.肾穿刺活检:病因不明或病情复杂者,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儿童行肾穿刺需充分评估风险、谨慎操作。
三、治疗原则
1.原发病治疗:若为肾小球肾炎,依据病理类型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糖尿病肾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可选用ACEI/ARB类药物减少尿蛋白;高血压肾损害要积极控制血压。2.非药物干预: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5g,高血压等患者可更低),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0.6~0.8g/(kg·d)),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肾损害的因素,戒烟限酒。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患病后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尿蛋白情况,及时规范治疗,防止病情进展影响生长发育。2.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需谨慎,定期监测肾功能,留意药物对肾脏的潜在影响,控制尿蛋白等治疗时要综合考量整体健康状况以调整方案。3.妊娠期女性:肌酐、尿蛋白异常需格外关注,部分妊娠期肾病可能影响母婴健康,需多学科协作,谨慎选择治疗药物,监测母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