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鼻子里有俩个小肉球是怎么回事

一、儿童鼻子里的两个小肉球通常指的是下鼻甲,这是鼻腔正常的生理结构,并非疾病状态下的异常肿物。但有时下鼻甲会因一些原因出现肿大,被误以为是异常的“小肉球”变化,常见原因如下:
1.急性鼻炎:病毒感染引发鼻腔黏膜急性炎症,炎症刺激下鼻甲黏膜,导致其充血、肿胀。比如常见的鼻病毒、冠状病毒感染等,在儿童免疫力下降,如受凉、过度疲劳时容易发病。一般发病较急,除下鼻甲肿大外,还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2.过敏性鼻炎:儿童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反应,释放如组胺等化学物质,刺激下鼻甲黏膜,使其肿胀。常见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皮屑等。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常年性发作特点,除下鼻甲变化外,常伴有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等症状。
3.鼻窦炎:鼻窦发生细菌感染,炎症蔓延至鼻腔,刺激下鼻甲,引起其充血肿大。儿童鼻窦发育不完善,鼻窦开口相对较大,鼻腔感染易累及鼻窦。鼻窦炎时除下鼻甲肿大,常有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表现。
4.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当腺样体肥大时,可能会堵塞后鼻孔,影响鼻腔通气,导致鼻腔黏膜处于慢性充血状态,进而引起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儿童会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
5.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挖鼻孔,损伤鼻腔黏膜,引发炎症反应,促使下鼻甲肿大。部分儿童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可能刺激鼻腔黏膜,导致下鼻甲肿胀。
二、诊断方法
1.前鼻镜检查:医生使用前鼻镜撑开儿童鼻孔,可直接观察下鼻甲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正常下鼻甲表面光滑,呈淡红色。若有病变,可见下鼻甲充血、肿大,表面可能有分泌物附着。
2.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鼻腔深部结构,包括下鼻甲后端、嗅裂等部位,对判断下鼻甲病变及鼻腔其他结构病变有重要意义。
3.过敏原检测:对于怀疑过敏性鼻炎导致下鼻甲肿大的儿童,可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常见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4.鼻窦CT检查:当怀疑鼻窦炎时,鼻窦CT可清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及病变情况,帮助判断下鼻甲肿大是否与鼻窦炎有关。
三、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对于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下鼻甲轻度肿大的儿童,纠正挖鼻孔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食物摄入。同时,注意鼻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缓解鼻腔黏膜炎症,减轻下鼻甲肿胀。
2.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可减轻鼻腔炎症反应,缓解下鼻甲肿胀。
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等,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下鼻甲肿大,能减轻鼻痒、打喷嚏等症状。
3.手术治疗:对于腺样体肥大导致下鼻甲长期肥大,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呼吸、睡眠等情况,可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若下鼻甲肥大严重,引起持续性鼻塞,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但儿童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特殊人群提示
1.低龄儿童:用药需谨慎,因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影响,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密切观察不良反应。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呛咳。
2.过敏体质儿童: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定期清洗床上用品除螨,花粉季减少户外活动等。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症状变化,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3.有基础疾病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治疗鼻腔疾病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治疗方案需更加个体化。用药时要警惕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加重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