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纳囊是怎么回事
妇科纳囊的定义
妇科纳囊即宫颈纳氏囊肿,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常见表现。它是由于宫颈腺管口被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
发病机制
宫颈的生理结构:宫颈由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组成,在宫颈转化区中,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致使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囊肿。
炎症因素: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如病原体感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会使宫颈局部组织发生炎性反应,进一步加重腺管口阻塞,促进纳囊的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可能受到炎症因素影响,若有不洁性生活史等情况,更易引发宫颈炎症进而导致纳囊。对于有过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如人工流产等,术后感染也可能诱发宫颈慢性炎症,增加纳囊发生风险。
妇科纳囊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大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带增多,白带的性状可因合并其他感染而有所不同,如合并厌氧菌感染时,白带可呈脓性且有臭味。少数患者可能有接触性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多在妇科检查或性生活后出现。不同年龄的女性,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年轻女性若不注意个人卫生等,更易出现白带异常等表现;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在原有炎症基础上使纳囊相关症状稍有变化,但主要还是以妇科检查发现为主。
体征表现: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表面突出单个或多个青白色小囊泡,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玉米粒,囊泡内含有无色黏液。若纳囊合并感染,宫颈局部可出现红肿等炎性表现。
妇科纳囊的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通过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观察宫颈外观情况,能初步发现宫颈表面的纳囊。不同性别在妇科检查时操作基本一致,但需要根据受检者年龄等调整检查力度等,比如年轻女性宫颈组织相对较柔软,检查时动作要轻柔。
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宫颈病变情况,能发现较小的纳囊,并有助于判断纳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辅助鉴别纳囊与其他宫颈病变,如宫颈息肉、宫颈癌等。对于有异常表现的纳囊,阴道镜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
宫颈TCT和HPV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可以了解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能判断是否有高危型HPV感染,这两项检查有助于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等严重病变。不同年龄女性都需要定期进行TCT和HPV检测,尤其是30岁以上女性,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妇科纳囊的处理原则
无症状的纳囊: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纳囊的变化情况即可。对于不同年龄女性,定期检查的间隔时间可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可1-2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围绝经期女性可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纳囊是否有异常变化。
有症状的纳囊:如果纳囊引起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症状,可考虑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通过破坏纳囊的囊壁,使囊液流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物理治疗时要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要尽量选择对宫颈损伤较小的治疗方式,避免影响日后受孕。还可采用光动力治疗等方法,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妇科纳囊的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不同年龄女性都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经期要注意卫生,使用合格的卫生巾,经期避免性生活。
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要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年轻女性要正确认识性生活卫生的重要性,避免过早性生活及多个性伴侣等情况,降低宫颈感染的风险。
积极防治宫颈炎症:一旦发现有宫颈炎症,要及时就医治疗,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彻底治愈炎症,防止炎症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炎症进而引发纳囊等病变。对于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如遵医嘱服用抗生素等,降低宫颈感染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