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认是不是新型肺炎

一、流行病学史评估
1.发病前14天内是否到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发地区:若在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等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或曾接触过来自该地区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需高度警惕。例如,2020年初武汉为疫情高发地,有相关旅居史者感染风险增加。
2.发病前14天内是否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如果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包括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情况,感染新型肺炎的可能性较大。
二、临床表现观察
1.发热情况: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部分患者起病时体温可能不是很高,但也有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较为常见。
2.呼吸道症状:常见的有咳嗽,多为干咳,少数患者可能伴有咳痰;部分患者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表现,病情严重时呼吸困难会加重。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乏力、肌肉酸痛、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1.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见的血常规表现之一,但并非特异性指标,其他病毒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改变。
2.病原学检查
-实时荧光RT-PCR: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可确诊。例如,通过采集患者鼻咽拭子样本进行检测,若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定核酸序列,则支持新型肺炎的诊断。
-病毒基因测序:通过对病毒基因进行测序,若与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也可确诊。
3.胸部影像学检查: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的影像学改变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会遵循上述影像学变化的大致规律。
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患有新型肺炎,应及时向当地疾控部门或医疗机构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进一步检查诊断。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的人群,由于其免疫力等方面的特殊性,出现相关症状时更应引起重视,尽快进行排查,因为这类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需要更加谨慎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