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部肌肉痉挛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面部肌肉痉挛的定义
面部肌肉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
二、面部肌肉痉挛的原因
(一)血管因素
1.颅内血管压迫:
-目前认为约80%-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受到异常走行的血管压迫所致。常见的压迫血管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等。这些血管对面神经根部产生压迫,使面神经的神经纤维之间发生“短路”,导致神经冲动的异常传导,从而引起面部肌肉痉挛。例如,研究发现长期的血管搏动性压迫会使面神经髓鞘受损,神经冲动发生“串扰”,进而引发面肌痉挛。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相对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发生迂曲、硬化等改变,增加了对面神经的压迫风险。
2.血管畸形等:
-脑血管畸形等异常血管情况也可能导致面神经受到刺激,引发面部肌肉痉挛。但相对血管压迫来说,这种情况发生率较低。血管畸形会使局部血管结构异常,影响面神经周围的血流环境和神经传导。
(二)非血管因素
1.占位性病变:
-桥小脑角区的肿瘤,如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等占位性病变,可对面神经造成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面肌痉挛。肿瘤的生长会逐渐占据空间,使面神经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神经功能异常。例如,听神经瘤在生长过程中,会对面神经产生压迫,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面肌痉挛的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相对血管因素引起的面肌痉挛,其发病机制与肿瘤的直接压迫关系更为密切。
2.面神经炎症:
-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如贝尔麻痹(Bell'spalsy)恢复不完全时,可能会导致面神经的传导功能紊乱,进而引发面肌痉挛。在面神经炎症恢复过程中,神经纤维的修复可能出现异常,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异常。这种情况在有贝尔麻痹病史的人群中相对更易出现,比如患者在贝尔麻痹后,面部肌肉功能恢复不佳,就有可能发展为面肌痉挛。
3.遗传因素:
-虽然面肌痉挛的遗传因素相对不占主导地位,但有研究发现部分家族性面肌痉挛患者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性面肌痉挛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使得个体更容易发生面神经的异常传导。不过,目前关于面肌痉挛的遗传机制还不是非常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4.其他因素:
-一些全身性因素也可能与面肌痉挛的发生有关,比如内分泌紊乱等。女性在青春期、更年期等内分泌变化较大的时期,面肌痉挛的发生率可能会相对有所变化。另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面肌痉挛。精神紧张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影响面神经的神经调节,导致面部肌肉异常收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