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呼吸道感染跟下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定义与累及部位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等部位,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
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下呼吸道感染是气管、支气管、肺部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
-局部症状为主,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如部分患者可能仅有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儿童可能会有哭闹、拒食等表现,年龄较小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可出现听力减退等症状,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可伴发热,体温可在38℃以上,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下呼吸道感染:
-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可有高热,体温可超过38℃,甚至39℃、40℃,伴有咳嗽、咳痰,可出现咳痰带血、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起病较急,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痰中带血,可有发热,体温可达38℃左右,发热一般3-5天消退。
-肺炎时除了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外,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儿童肺炎可能还会有呼吸频率增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钟,1-5岁儿童呼吸≥40次/分钟,就需警惕肺炎可能,还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影像学检查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无明显影像学改变,但若合并鼻窦炎等并发症时,鼻窦CT可见鼻窦黏膜增厚等改变。
下呼吸道感染:胸部X线或CT检查有异常表现,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胸部X线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肺炎时胸部X线或CT可显示肺部有浸润影等病变。
治疗原则
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患者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症状,儿童需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选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
下呼吸道感染:
-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一般疗程相对较长。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采取退热措施,咳嗽咳痰时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更需谨慎,要关注儿童的呼吸、精神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