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喉咙总是有异物

一、咽喉异物感的常见原因
(一)咽部疾病
1.慢性咽炎:多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等引起。患者常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咽部黏膜,易引发慢性咽炎,出现喉咙异物感。
2.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慢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隐窝内上皮坏死,细菌及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隐窝可产生瘢痕粘连,内容物难以排出,可导致咽部异物感。儿童时期因扁桃体生理性肥大,也可能出现咽部异物感相关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缓解,但部分人会持续存在。
3.咽部囊肿:如咽侧索囊肿、舌根囊肿等,囊肿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较大时可感觉喉咙有异物。例如咽侧索囊肿,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占据咽部空间,引起异物感。
(二)喉部疾病
1.喉炎:急性喉炎多由感染、用声过度等引起,慢性喉炎常因急性喉炎反复发作、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等导致。患者除声音嘶哑外,也可能有喉部异物感。长期用嗓过度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易患喉炎,出现喉咙异物感。
2.会厌囊肿:会厌黏膜的黏液腺管受阻,导致黏液潴留形成囊肿。较小的会厌囊肿可无不适,较大的会厌囊肿可引起喉部异物感、吞咽困难等。
(三)消化道疾病
1.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咽部黏膜,可引起喉咙异物感。尤其是平卧时,反流症状更易加重。肥胖人群、妊娠女性由于腹压增加,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进而导致喉咙异物感。
2.食管疾病:食管憩室、食管狭窄等疾病,可导致食物通过不畅,引起咽部异物感。食管憩室是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当憩室内有食物残留时,会引起异物感。
(四)精神心理因素
1.焦虑症:患者可能会感觉喉咙有异物,同时还可能伴有紧张、不安、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状。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人群,如面临重大考试的学生、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等,易出现焦虑情绪,进而引发喉咙异物感。
2.抑郁症:部分抑郁症患者会有躯体化症状,其中包括喉咙异物感。同时还可能伴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表现。
二、相关检查与诊断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先进行咽部、喉部的常规检查,观察咽部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扁桃体有无肿大、化脓,会厌有无异常等。例如检查慢性咽炎时,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
(二)内镜检查
1.电子喉镜:可直接观察喉部、声带、会厌等部位的情况,明确有无喉部病变导致的异物感。对于怀疑喉部有囊肿、新生物等情况,电子喉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2.胃镜:如果考虑是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喉咙异物感,胃镜检查可以清晰观察食管、胃内的情况,了解有无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食管狭窄等病变。
(三)其他检查
对于怀疑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喉咙异物感,可能会进行心理量表评估等检查,以明确患者的心理状态。
三、应对与处理建议
(一)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处理
1.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咽部和胃部黏膜,加重喉咙异物感。同时,减少饮酒、咖啡、浓茶的摄入,这些饮品也可能对咽喉和消化道产生刺激。例如,每天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水,有助于保持咽部黏膜湿润,缓解异物感。
-用嗓习惯:对于用嗓过度引起喉咙异物感的人群,如教师等,要注意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连续讲课、大声说话。可以定时休息,进行喉部放松练习,如轻轻咳嗽后吞咽,放松喉部肌肉。
-环境因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或有化学刺激性气体的环境中。如果工作环境粉尘较多,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
2.心理调节:对于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喉咙异物感的人群,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进行瑜伽、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训练。瑜伽中的一些呼吸练习和体式能够帮助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情绪;冥想可以让人专注于当下,排除杂念,缓解精神紧张。如果自我调节困难,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或必要的治疗。
(二)疾病因素引起的处理
1.咽部疾病相关
-慢性咽炎: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清洁咽部,减轻炎症。同时,可服用一些中成药,如咽炎片等,有清热利咽的作用。对于过敏因素引起的慢性咽炎,可使用抗过敏药物。例如,明确是尘螨过敏引起的慢性咽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
-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待炎症控制后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儿童扁桃体生理性肥大若未影响呼吸等,可暂不手术,观察随诊。
-咽部囊肿:对于较大的咽部囊肿,多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如咽侧索囊肿可在喉镜下进行手术切除,将囊肿完整摘除,缓解喉咙异物感。
2.喉部疾病相关
-喉炎:急性喉炎要注意声带休息,少说话,可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如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减轻喉部炎症水肿。慢性喉炎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如服用具有滋阴润喉作用的中药方剂,同时要避免有害因素刺激。
-会厌囊肿:对于较小的会厌囊肿,可定期观察;较大的会厌囊肿则需要手术切除,一般在支撑喉镜下将囊肿切除,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
3.消化道疾病相关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要注意抬高床头,避免睡前吃东西,以减少夜间反流。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反流症状。肥胖患者应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从而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食管疾病:食管憩室较小且无症状时可观察,较大的憩室或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时需手术治疗;食管狭窄可根据狭窄程度采取扩张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一)儿童
儿童喉咙有异物感可能与腺样体肥大有关。腺样体在儿童6-7岁时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如果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引起鼻塞、流涕、喉咙异物感等症状。对于儿童喉咙异物感,要注意排查腺样体肥大等情况。如果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症状较轻时可先观察,注意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如果腺样体肥大严重,影响呼吸和吞咽,可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同时,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选择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方法缓解症状。
(二)孕妇
孕妇出现喉咙异物感需谨慎处理。因为很多药物在孕期使用受限。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如孕期激素变化导致的咽部不适,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如保持饮食清淡、适量饮水、保持室内空气适宜等。如果是疾病因素,如孕期合并咽炎等,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例如,可使用温和的含漱液漱口等。
(三)老年人
老年人喉咙异物感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如慢性咽炎、喉炎、消化道疾病等。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例如,老年人患胃食管反流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在治疗上,要选择对老年人身体影响较小的方法,如生活方式调整为主,必要时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老年人可能因身体不适产生焦虑等情绪,需给予心理关怀和适当的心理疏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