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蚕豆症

一、什么是小儿蚕豆症?
小儿蚕豆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所导致。
二、小儿蚕豆症的病因是什么?
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若母亲的X染色体携带G6PD基因突变,就会遗传给儿子,使儿子发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都携带G6PD基因突变时才会发病。
三、小儿蚕豆症有哪些症状?
1.急性溶血性贫血:
起病急骤:多在食用蚕豆后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发病。
贫血:皮肤和黏膜苍白,严重者可有面色黄染。
黄疸:巩膜(白眼珠)和皮肤发黄。
酱油色尿:尿液呈酱油色,是由于血红蛋白在肾脏滤过,形成了血红蛋白尿。
2.其他症状:
发热:体温可达39℃-40℃。
恶心、呕吐:伴有上腹疼痛。
腹痛:以脐周阵发性绞痛为主,伴有恶心、呕吐。
黄疸:除了皮肤、巩膜发黄外,还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导致黄疸加深。
四、小儿蚕豆症如何治疗?
1.去除诱因:立即停止食用可疑的药物或食物,如蚕豆。
2.支持治疗: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输血:贫血严重者需要输血。
纠正酸中毒:根据情况给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3.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溶血反应。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可保护红细胞。
4.其他治疗:
有肾功能损害者,可进行透析治疗。
严重贫血者,需行脾切除术。
五、如何预防小儿蚕豆症发病?
1.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家长应了解蚕豆的危害,避免让患儿食用。
2.慎用药物:在给患儿用药前,应告知医生患儿的蚕豆症病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溶血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解热镇痛药等。
3.注意感染:感染可诱发蚕豆症发病,应注意预防感染。
4.其他:避免接触樟脑丸等化学物品。
六、总结
小儿蚕豆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患儿食用蚕豆或接触某些药物后,可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去除诱因、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等。预防发病的关键是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慎用药物,注意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