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内科肠胃需要做什么检查

一、胃镜检查
1.原理与作用:通过内镜直接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黏膜状况,可发现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适用于出现上腹痛、反酸、烧心、吞咽困难、呕血、黑便等症状的人群。
2.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成人一般均可耐受,儿童需根据年龄、体重等评估后谨慎进行,需家长配合做好安抚工作以减少患儿紧张。
二、结肠镜检查
1.原理与作用:观察结肠及直肠黏膜,用于排查便血、腹痛、腹泻、大便习惯改变等情况,可发现结肠息肉、炎症、肿瘤等病变。
2.注意事项:检查前需严格清肠准备,成人适用,儿童需综合评估肠道准备可行性及耐受性,特殊体质儿童需额外关注操作风险。
三、粪便潜血试验
1.原理与作用: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辅助判断消化道是否有出血情况,可用于排查消化道溃疡、肿瘤等疾病。
2.注意事项:检查前需避免食用红肉、动物血等易干扰结果的食物,一般无特殊人群禁忌,但儿童留取标本需注意规范操作。
四、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1.原理与作用:口服钡剂后通过X线检查上消化道形态,适用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人群,可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轮廓、蠕动等情况,但对微小病变诊断敏感性低于胃镜。
2.注意事项:孕妇需谨慎,儿童做检查时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根据病情合理选择。
五、腹部超声检查
1.原理与作用:利用超声波观察肝、胆、胰、脾等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协助排查肝胆胰疾病引发的肠胃相关症状,如右上腹疼痛可能与胆囊疾病有关。
2.注意事项:一般无特殊禁忌,儿童检查时需根据年龄配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孕妇检查需评估超声检查必要性及安全性。
六、C13/C14呼气试验
1.原理与作用: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患者呼出气体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溃疡等疾病相关。
2.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空腹或禁食2小时以上,各年龄段人群基本可做,但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是否适合该检查,孕妇一般不建议首选该检查。
七、CT/MRI检查
1.原理与作用: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技术,清晰显示消化系统器官的内部结构,有助于诊断肿瘤、占位性病变等,如怀疑胰腺肿瘤时可选择CT或MRI检查。
2.注意事项:孕妇、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人群需提前告知医生,儿童检查需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并控制辐射剂量(CT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