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中药治疗

腰间盘突出的中药治疗
一、中药内服治疗
1.辨证分型用药
-肝肾亏虚型: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此类患者常见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加重,休息则缓,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可选用左归丸等方剂加减,左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改善腰部肌肉、椎间盘等组织的营养状态,从而缓解腰间盘突出相关症状。
-气滞血瘀型:多因外伤或劳损导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表现为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活动受限等。可选用身痛逐瘀汤等方剂,身痛逐瘀汤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没药、羌活、五灵脂、当归、香附、牛膝、地龙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其活血化瘀的成分可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椎间盘周围的炎性水肿,缓解疼痛。
-寒湿痹阻型:外感寒湿之邪,阻滞经络,患者可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等症状。可选用独活寄生汤等方剂,独活寄生汤由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组成,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其中的药物成分可能通过改善局部的寒湿环境,减轻对神经等组织的刺激,从而缓解腰间盘突出引起的不适。
二、中药外用治疗
1.中药热敷
-可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作用的中药制成热敷药包。例如将乳香、没药、当归、川芎、木瓜等中药粉碎后,用纱布包裹,蒸热后敷于腰部。热敷能够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刺激。一般每次热敷时间可控制在15-20分钟,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避免烫伤皮肤。对于年龄较大、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的患者,更要注意控制温度和热敷时间,防止因感觉迟钝而造成烫伤。
2.中药熏洗
-常用的中药熏洗方剂有独活、威灵仙、桑寄生、伸筋草、透骨草等组成的方剂。将这些中药加水煎煮后,先利用药汤的热气熏蒸腰部,待温度适宜后再进行清洗。熏蒸可以使药物蒸汽直接作用于腰部,扩张局部血管,促进炎症介质的吸收,熏洗则能进一步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熏洗时要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对于儿童等皮肤娇嫩、感觉敏锐的特殊人群,更需谨慎操作,可先测试温度再让其接受熏洗。
三、中医理疗配合中药治疗
1.针灸配合中药
-针灸可以选取腰部的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环跳等穴位,配合中药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例如针刺肾俞穴可以调节肾脏功能,配合补肾的中药,加强对肝肾亏虚型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针刺委中穴可以通络止痛,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对于气滞血瘀型腰间盘突出有协同治疗作用。在为儿童进行针灸时,要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且要告知家长治疗的注意事项,如针刺后局部避免立即沾水等。
2.推拿按摩配合中药
-推拿按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腰椎的位置,缓解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压迫。配合中药治疗,能增强疗效。但推拿按摩要注意手法的力度和方式,对于腰间盘突出处于急性发作期、疼痛剧烈、有明显神经根刺激症状的患者,推拿按摩需谨慎。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骨质可能较为疏松,推拿按摩时更要轻柔,避免造成骨折等不良后果;对于儿童,一般不建议进行推拿按摩治疗腰间盘突出,因为儿童的腰椎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推拿按摩不当可能会对其造成损伤。
腰间盘突出的中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要采取更加谨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与非药物治疗如适当休息、康复锻炼等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