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褥疮的治疗和护理

一、褥疮的治疗
(一)创面处理
1.清洁伤口:使用生理盐水等温和的清洁剂清洗创面,清除污垢、坏死组织等,减少感染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清洗时需注意力度和温度,避免对皮肤造成额外损伤。
2.清创:对于有较多坏死组织的褥疮,可根据情况进行外科清创或酶学清创等。外科清创适用于坏死组织较多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手术的情况;酶学清创则利用酶制剂分解坏死组织,相对温和,适用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3.使用敷料: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水胶体敷料适用于低到中度渗出的创面;藻酸盐敷料适用于中到高渗出的创面等。不同敷料有其特定的适用人群,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二)控制感染
1.局部抗感染:若创面有感染迹象,可局部使用抗感染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范围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择。
2.全身抗感染:当感染较为严重,出现全身症状时,可能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需根据患者的病史、感染情况等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三)促进组织修复
1.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组织的氧含量,促进创面的愈合,适用于一些较为严重的褥疮患者,但对于有严重肺部疾病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评估。
2.生长因子应用:如表皮生长因子等,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速创面愈合,但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二、褥疮的护理
(一)体位护理
1.定时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是预防和护理褥疮的重要措施。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根据其皮肤特点适当调整翻身间隔时间。翻身时要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
2.体位调整:使用合适的体位垫等辅助器具,保持患者身体处于舒适且减少局部压力的体位,如对于截瘫患者等,要注意保持肢体的正确功能位。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尤其是容易出汗或有分泌物的部位,清洁后要及时擦干,保持皮肤干燥。对于婴幼儿等皮肤娇嫩的人群,要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
2.皮肤保护:在骨隆突等易受压部位可使用皮肤保护剂,如含凡士林的软膏等,减少皮肤与床单等的摩擦。
(三)营养支持护理
1.合理饮食: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助于创面愈合的营养物质。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如对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可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食物等。
2.营养补充:对于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等方式补充营养,确保患者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褥疮的愈合。
(四)心理护理
1.关注患者心理状态:褥疮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要关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心理特点,如儿童可能因长期卧床产生恐惧等情绪,老年人可能因疾病困扰产生悲观情绪等。
2.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例如与儿童患者进行互动游戏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