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症是什么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症是什么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症(G6PD缺乏症)是一种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的溶血性疾病。
一、发病机制
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该酶缺乏时,磷酸戊糖途径不能正常进行,导致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向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转化受阻,使红细胞内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减少。红细胞内的氧化物质,如氧化剂药物、感染、蚕豆等可损伤红细胞膜,引发溶血。
二、临床表现
1.新生儿期:可表现为新生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天出现,程度较重,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核黄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拒奶、惊厥等,对新生儿的健康和智力发育有严重影响,尤其是有G6PD缺乏家族史的新生儿更需密切关注黄疸情况。
2.婴幼儿及儿童期:在食用蚕豆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出现面色苍白、黄疸、酱油色尿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乏力等表现;感染也可诱发溶血,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过程中出现溶血相关症状;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如磺胺类、解热镇痛类药物等也可能引发溶血。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差异,溶血的表现可能在程度和速度上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对溶血的耐受能力更弱,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G6PD活性测定:是诊断的关键,可采用荧光斑点试验、硝基四氮唑蓝(NBT)试验等方法检测G6PD活性,若活性明显降低可支持诊断。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正常还原率大于75%,G6PD缺乏时还原率下降。
-基因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G6PD基因突变,有助于确诊和遗传咨询,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基因检测能准确判断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四、预防与管理
1.预防方面
-避免诱因:对于G6PD缺乏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避免使用已知可诱发溶血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药物等;积极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个人卫生,减少感染机会。不同年龄的人群,避免诱因的方式和难度有所不同,儿童由于活动范围和认知能力的限制,需要家长更加细心地做好防护,如在购买药物时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给儿童使用禁忌药物。
-遗传咨询:由于是X连锁遗传,男性患者的儿子不发病,但女儿会携带致病基因;女性杂合子患者的子女有50%的发病风险。通过遗传咨询,可帮助家族成员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做好生育规划,如进行产前诊断等,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夫妇,遗传咨询能提供科学的生育指导,降低患病儿出生的风险。
2.管理方面
-急性溶血期处理:一旦发生溶血,应立即停止接触诱因,及时就医,进行支持治疗,如补液、纠正酸中毒等,严重溶血时可能需要输血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的输血要求和处理方式有所差异,儿童输血需要更加谨慎,严格控制输血指征和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的反应。
-定期监测:对于G6PD缺乏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胆红素等指标,了解红细胞和黄疸情况,尤其是新生儿和儿童,要定期随访,关注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溶血复发等问题,以便及时干预。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症是一种需要重视预防和管理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尤其是儿童和新生儿等特殊人群,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防护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