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冻症是什么意思

渐冻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渐进性、致命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1.发病机制
渐冻症主要是由于负责为运动神经元提供营养的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原因,导致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元逐渐变性、丢失。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约10%的渐冻症患者存在明确的家族遗传突变,如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等发生突变可增加患病风险。
2.临床表现
运动症状:早期多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随后逐渐累及手部小肌肉,出现肌肉萎缩,如“爪形手”,并可逐渐向上肢、下肢发展。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说话不清等延髓麻痹症状,晚期患者全身肌肉广泛萎缩、无力,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非运动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认知障碍、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些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等情况。
3.诊断方法
临床评估: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进展情况等。例如,检查肌肉力量、肌张力、反射等情况。
辅助检查:
-肌电图:是诊断渐冻症的重要手段,可发现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静息时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加,大力收缩时出现单纯相等。
-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可帮助排除其他类似疾病,例如头颅MRI有时可见皮质脊髓束萎缩等改变。
-基因检测:对于怀疑有遗传因素的患者,基因检测可以发现是否存在相关的致病基因变异。
4.治疗现状
目前渐冻症还无法被完全治愈,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为主。例如,使用利鲁唑等药物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鼻饲或胃造瘘来保证营养摄入;对于呼吸肌无力的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渐冻症相对罕见,其病因、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评估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老年患者:老年渐冻症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例如,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器官功能减退对治疗的影响。在护理方面,要更加注重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女性患者:女性渐冻症患者在妊娠、分娩及产后等特殊时期,需要特别关注其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妊娠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负担产生影响,需要在妇产科和神经内科医生的共同协作下进行管理,产后的康复和护理也需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