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35.7度体温怎么办

一、体温情况判断
小孩体温35.7℃属于体温偏低的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环境温度过低、保暖不足、过量使用退热药物等。需先明确导致体温偏低的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
二、应对措施
1.调整环境温度
-若环境温度较低(如低于20℃),可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2-25℃左右,营造适宜的温度环境,减少小孩热量散失。因为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助于维持体温稳定。
-对于婴儿,可将其放置在温暖的婴儿床内,并用合适的被子等进行包裹,但要注意不要包裹过紧,保证呼吸通畅。
2.增加保暖
-给小孩适当增添衣物,如穿上厚一点的毛衣、外套等,但同样要注意衣物穿着以舒适、不影响活动为宜,避免过紧束缚身体影响血液循环。对于手脚冰凉的小孩,可适当增加袜子、手套等的穿戴,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帮助体温回升。
-可以使用暖水袋等保暖物品,但要注意暖水袋与小孩皮肤之间要有一定隔离,避免烫伤,一般可将暖水袋放在小孩脚部附近或被褥里预热。
3.补充热量
-如果小孩是因进食过少导致能量不足引起体温偏低,对于能进食的小孩,可适当喂一些温水,对于较大的儿童还可给予少量温热的含糖饮品(如温糖水),以补充能量,帮助提升体温。因为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可产生一定热量。
-对于婴儿,若母乳喂养,可增加喂养频次,通过摄入乳汁来获取能量;若为人工喂养,要保证奶温适宜,按照正确的喂养量进行喂养。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低龄儿童:低龄儿童体温调节能力更弱,在处理过程中要尤其小心。保暖时要避免使用过热的物品直接接触皮肤,且要密切观察小孩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面色等。如果小孩伴有精神萎靡、嗜睡等异常表现,即使体温有所回升,也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为低龄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
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果小孩本身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出现体温35.7℃的情况时,除了按照上述一般措施处理外,还需更加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以及小孩的基础疾病相关症状。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可能在体温偏低时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心脏方面的异常表现,此时应及时与儿科医生沟通,根据具体病情采取进一步的诊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