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占位性变病什么意思
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含义
肺部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检查(如胸部X线、CT等)中常用的一个术语,指在肺部出现了与周围正常肺组织不同的异常团块样病变。简单来说,就是在肺部有一个异常的新生物,它占据了原本正常肺组织的位置。从性质上看,肺部占位性病变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良性肺部占位性病变常见情况
炎性假瘤:多是肺部感染后形成的局限性炎性增生肿块。常见于有肺部感染病史的人群,比如既往有肺炎病史的患者,炎症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这种占位。一般生长较为缓慢,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仅有轻微咳嗽等非特异性表现。
错构瘤:是肺部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由正常肺组织的各种成分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组合形成。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因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通常也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结核球:是肺结核愈合过程中形成的局限性病灶,常见于有肺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过肺结核患者的人群。一般是在肺结核治愈后,病灶局限化形成的球形病灶,内部可能有钙化等表现。
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常见情况-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多种病理类型。好发于长期吸烟人群(一般吸烟指数大于400年支,即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吸烟年数大于400)、有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石棉、放射性物质等)人群以及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者可能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消瘦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的表现。
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迅速,早期易发生转移。与吸烟关系密切,多见于长期大量吸烟的男性。临床症状出现相对较早,可表现为咳嗽、咯血、胸闷等,很快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相关的症状,如骨转移引起的骨痛、脑转移引起的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
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的进一步细化:胸部CT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有重要价值。良性病变的强化特点通常与恶性病变不同,良性病变强化多较均匀且程度相对较轻,恶性病变往往强化不均匀,且有明显的强化高峰。对于一些难以鉴别的病变,还可以进行PET-CT检查,PET-CT利用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高代谢特点来判断病变是否为恶性,恶性肿瘤细胞代谢活跃,摄取葡萄糖多,表现为高代谢灶,而良性病变摄取葡萄糖相对较少。
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的金标准。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取病变组织活检,对于靠近大气道的病变较为适用;对于靠近胸壁的病变,可以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如果怀疑有转移,还可以进行淋巴结活检等。不同人群在进行病理学检查时需要注意相应的风险,比如老年人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时,要评估其心肺功能,避免因操作导致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儿童如果考虑肺部占位,要格外谨慎选择有创检查,优先考虑无创或相对温和的检查方法先进行初步评估。
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治疗原则
良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治疗:对于炎性假瘤,如果没有症状且病灶较小,可以定期随访观察,监测病变的变化;如果病灶较大或有症状,或者不能排除恶性可能时,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错构瘤如果没有症状且病灶稳定,也可以随访,若病灶增大或出现症状则手术切除。结核球如果是活动期的结核,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经过规范抗结核治疗后病灶无变化或缩小不明显,也可考虑手术切除。
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优先考虑手术切除;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如有相应的基因突变靶点)等。小细胞肺癌一般以化疗为主,联合放疗等综合治疗,对于早期小细胞肺癌也有手术机会,但相对较少。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比如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差,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更注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尽量选择相对温和但有效的治疗方式;儿童患者患肺部恶性占位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确诊,治疗要在保障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可能需要更谨慎地权衡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的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