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犯困怎么办
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睡眠:
-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每天需保证10-14小时睡眠,青少年8-10小时,成年人7-9小时,老年人5-7小时。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从而在白天保持清醒状态。例如,小学生若睡眠不足,上课很容易犯困,而保证10小时左右的睡眠后,犯困情况会明显改善。
-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大幅改变作息,这样有助于调节生物钟,让身体适应规律的睡眠节奏。
合理饮食:
-早餐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鸡蛋、全麦面包、牛奶等。蛋白质可以缓慢释放能量,碳水化合物能快速提供能量,像一份包含一个水煮蛋、两片全麦面包和一杯低脂牛奶的早餐,能为上午的学习或工作提供持续能量,减少犯困。
-避免午餐后立即犯困,可以选择食用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沙拉、糙米等,同时控制午餐的量,七八分饱即可。另外,下午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小零食,如蓝莓、坚果等,蓝莓中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提神,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也能为大脑提供营养,缓解犯困。
改善学习环境
通风与光线:
-保持教室或学习场所的空气流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人容易犯困,一般教室每小时应通风3-5次,每次10-15分钟。可以通过开窗、使用新风系统等方式来保证空气新鲜。
-充足的自然光线有助于提神,尽量让学习区域有良好的采光,如果是在室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台灯等辅助照明设备,选择色温在4000-5000K的台灯,这种色温的光线接近自然光,能让人感觉清醒。
座位选择:
-对于学生来说,避免坐在后排过于靠近窗户角落等容易让人放松且可能光线、通风不佳的位置,尽量选择前排中间等视野好、光线和通风都较好的位置。如果是成年人在工作场所学习,也可以选择靠近窗户或光线充足的座位。
适当运动
课间活动:
-利用课间10分钟进行简单的运动,如在教室附近做伸展运动,双臂向上伸直然后左右伸展,或者进行小范围的慢跑,在教室周围走一走,促进血液循环,让大脑得到更多氧气,从而提神。对于儿童来说,课间可以和同学一起做一些轻松的游戏,如跳绳、踢毽子等,不仅能活动身体,还能放松心情,缓解犯困。
-青少年可以在课间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原地高抬腿,每次做1-2分钟,能快速提升心率,让身体兴奋起来,减少犯困。
课余时间运动:
-放学后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3次。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摄氧能力,使大脑供氧充足,有效改善犯困状况。例如,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的慢跑,坚持一段时间后,上课犯困的频率会降低。
采用物理提神方法
触觉刺激:
-可以用冷水洗脸,冷水刺激能快速让脸部神经兴奋起来,从而传递信号到大脑,使人清醒。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刺激过强,选择30℃左右的温水洗脸即可。
-还可以通过按压穴位来提神,如按压太阳穴,用手指适度用力按压两侧太阳穴,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10次左右;或者按压风池穴,双手拇指放在后颈部的风池穴处,适度用力按压并旋转按摩,每次1-2分钟,这些穴位按摩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犯困。
听觉刺激:
-听一些节奏明快、积极向上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其节奏稳定在每分钟60-100拍,有助于调节大脑的脑波,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音乐,避免听过于舒缓的催眠类音乐。对于学生来说,在课间休息时听10分钟左右的轻快音乐,能让自己从相对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放松一下,同时提神。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上课犯困时,首先要保证他们的睡眠质量,避免晚上熬夜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在饮食上要注重营养均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课间活动要选择安全、适合儿童的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受伤。同时,要关注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如教室的温度、光线等是否适宜,及时向学校反馈不适的环境因素。
青少年: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除了保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外,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睡眠紊乱。在学习环境方面,要合理安排座位,积极参与课间活动,通过运动等方式提神。如果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导致犯困,要引导青少年学会适当缓解压力,如通过和朋友交流、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课。
成年人:
-成年人上课犯困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原因。要注意平衡工作和生活,合理安排时间保证睡眠。在学习时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选择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如果是因为疾病等原因导致经常犯困,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避免因犯困影响学习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