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肠镜需要注意什么

一、检查前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一般建议检查前3天开始低渣饮食,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芹菜、玉米、豆类及带籽的蔬菜水果(如西瓜、火龙果等)。检查前1天只能进食流食,如米汤、清汤、果汁(无渣)等,避免喝牛奶,以防肠道内残留食物残渣影响检查视野。若为老年患者,胃肠蠕动功能较差,饮食调整时间可能需适当提前,以保证肠道清洁效果。
2.肠道清洁:常用的清肠药物有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磷酸钠盐口服溶液等。需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清肠药物和规定的水量,一般服药后23小时开始排便,直至排出的大便呈清水样,无粪渣为止。对于存在便秘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提前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以增强清肠效果。若患者有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在选择清肠药物时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磷酸钠盐口服溶液。
3.告知病史:务必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病史,如是否有肠道手术史、心血管疾病史(尤其是心脏起搏器植入史)、药物过敏史等。女性患者应告知医生是否处于月经期,因为月经期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一般不建议在此期间进行肠镜检查。
4.预约与准备:提前与医院预约肠镜检查时间,并了解检查当天的注意事项。检查当天需携带身份证、病历等相关资料。由于肠镜检查后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建议有人陪同前往医院,特别是老年患者或身体较为虚弱者。
5.停用相关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肠镜检查或增加出血风险,如抗凝血药(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停药,一般抗凝血药需停药57天,抗血小板药需停药710天。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病史、停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患者,需由医生评估风险后决定是否停药或更换治疗方案。
二、检查中注意事项
1.放松配合:检查时患者需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要尽量放松身体,避免过度紧张,听从医生指令,配合医生进行呼吸调整,如缓慢深呼吸,以利于肠镜顺利通过肠道。
2.及时沟通:在检查过程中,若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操作手法或暂停检查。
三、检查后注意事项
1.休息观察:检查结束后,需在医院观察12小时,若无腹痛、便血等异常情况方可离开。回家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老年患者或身体虚弱者可适当延长休息时间。
2.饮食恢复:检查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粥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若在检查中进行了活检或息肉切除等操作,饮食恢复需更为谨慎,可能需禁食数小时甚至数天,具体需遵循医生建议。
3.关注症状: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是否有腹痛加剧、便血、发热等情况。若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肠壁变薄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饮食调整和清肠过程中更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因此,清肠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适当补充。检查过程中,医生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肠道穿孔等并发症。
2.儿童:儿童进行肠镜检查一般需在全麻下进行,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检查前需详细评估儿童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等。清肠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根据儿童体重精确计算,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检查后需密切观察儿童的苏醒情况和生命体征。
3.孕妇:一般不建议孕妇进行肠镜检查,除非病情必须。若确实需要检查,需由妇产科医生和消化内科医生共同评估风险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检查方式和药物。检查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