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法

一、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
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依赖雄激素刺激,内分泌治疗通过阻断雄激素的产生或作用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机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去势治疗,通过药物(如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手术切除睾丸以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二是抗雄激素治疗,使用药物竞争性抑制雄激素受体,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二、常用内分泌治疗药物
1.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通过持续抑制黄体生成素分泌,降低睾酮水平,如亮丙瑞林等,属于药物去势的主要药物。
2.抗雄激素药物:分为甾体类和非甾体类,非甾体类如比卡鲁胺,通过竞争性结合雄激素受体,阻断雄激素效应。
三、内分泌治疗的阶段划分
1.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适用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在手术或放疗前使用内分泌治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2.辅助内分泌治疗:用于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3.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针对去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前列腺癌,继续通过内分泌手段控制肿瘤进展。
四、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应对
1.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常见潮热、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可通过对症处理改善,如使用改善潮热的药物等。
2.代谢相关影响: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血脂异常等,需监测骨密度并采取措施预防骨质疏松,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对于血脂异常者,需关注饮食及必要时的降脂治疗。
3.心血管风险:部分内分泌治疗药物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心血管指标,评估治疗风险与获益。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内分泌治疗时需充分评估肝肾功能、心功能等,选择对器官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2.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内分泌治疗可能对血糖控制的影响,调整降糖方案;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关注血压变化,确保血压稳定。
3.儿童及青少年:前列腺癌罕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不推荐内分泌治疗用于该人群,优先考虑其他适合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