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腱炎怎么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休息制动:让患病肌腱充分休息是基础,避免继续进行引起疼痛的活动,如长时间重复性的手部劳作、过度运动等,给肌腱创造恢复的时间,尤其急性期需严格制动,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2.物理治疗:
-冰敷:急性期(通常指发病72小时内)可使用冰袋局部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数次,通过降低局部温度,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热敷:48小时后炎症反应相对稳定时,可改用热敷,如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利于肌腱修复。
3.康复锻炼:在疼痛有所缓解后,逐步开展针对性的康复锻炼,通过拉伸和力量训练增强肌腱周围肌肉的力量,改善肌腱的力学环境,比如肩部肌腱炎可进行肩部的拉伸和外展等动作训练,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错误动作加重损伤。
4.调整生活工作方式:根据肌腱炎的诱因调整生活和工作习惯,如因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肘部肌腱炎,需定时改变姿势,避免手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因运动引起的肌腱炎,运动时要正确使用姿势并做好热身等准备工作。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肌腱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禁忌,例如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孕妇、哺乳期女性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利弊,遵循医生指导。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肌腱炎相对较少,若发生需特别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如严格休息、轻柔的康复锻炼等,避免使用成人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等,需在儿科医生专业评估下处理。
2.老年人:老年人肌腱炎康复能力相对较弱,康复锻炼时要注意强度适中,避免过度锻炼加重肌腱负担,物理治疗时温度等要适度把控,同时需关注老年人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合并糖尿病需注意局部血液循环及感染风险等。
3.运动员:运动员发生肌腱炎后,恢复阶段要逐步回归训练,避免过早高强度训练导致肌腱炎复发,康复过程中需结合运动康复专业人员制定个性化的恢复计划,保障在恢复运动能力的同时避免肌腱再次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