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病人口服中药汤剂时,如何煎药?
一、煎药容器选择
应选用砂锅、瓦罐等性质稳定的器皿,避免使用铁器、铝器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可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更要注意容器的安全性,防止金属离子溶出对儿童身体造成潜在影响。
二、药物浸泡
1.浸泡时间
一般将中药饮片用冷水浸泡,浸泡时间根据药物性质而定,花、叶、茎类药物浸泡20-30分钟;根、种子类药物浸泡30-60分钟。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浸泡时间可适当缩短,防止药物有效成分过度流失,但也需保证药物充分湿润,以便煎出有效成分。
2.加水量
加水以浸没药物为准,一般第一次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2-3厘米。要考虑儿童用药剂量较小的特点,加水量相应减少,但需保证能充分煎出有效成分。
三、煎煮火候与时间
1.火候
先用大火将药液烧开,水开后转为小火慢煎。对于儿童患者,在煎煮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防止药液溢出。
2.煎煮时间
-一般解表类中药(如银翘散等)煎煮时间较短,第一煎15-20分钟,第二煎10-15分钟;
-补益类中药煎煮时间较长,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25-30分钟;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药物剂量小,解表类中药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补益类中药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
四、煎煮次数
一般中药煎煮2-3次。第一次煎煮后滤出药液,第二次、第三次煎煮可适当缩短时间,将三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后,根据儿童患者的剂量需求进行分服。
五、特殊药物处理
1.先煎药物
一些矿石类、贝壳类药物需要先煎,如石膏、牡蛎等,先煎30-60分钟,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儿童患者使用时更要注意先煎药物的时间,确保有效成分释放,同时防止先煎药物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2.后下药物
芳香类药物如薄荷、砂仁等需后下,一般在药液即将煎好前5-10分钟放入,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儿童患者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后下时间,避免有效成分损失过多。
3.烊化药物
胶类、糖类药物如阿胶、蜂蜜等需烊化,可将烊化药物放入少量药液中加热熔化后再倒入煎好的药液中搅匀。儿童患者服用时要注意烊化充分,防止结块影响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