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低血糖原因

2025年06月03日 05:45:59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血糖的生理调节与低血糖定义

血糖的平衡主要依靠激素调节,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则能升高血糖。低血糖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属于低血糖范畴。

二、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1.空腹低血糖

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β细胞肿瘤,如胰岛素瘤,可自主性分泌胰岛素,不受血糖浓度调节,导致低血糖发作。此外,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机体产生针对胰岛素或胰岛素受体的自身抗体,导致胰岛素与抗体结合后异常发挥作用,引起低血糖。

药物性: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治疗糖尿病时,若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食或运动量增加等,都可能诱发低血糖。例如,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若患者肾功能不全致药物排泄减慢,药物在体内蓄积,就易引发低血糖。

重症疾病:肝衰竭时,肝脏糖原储备减少,糖异生功能障碍,无法维持血糖稳定;肾衰竭患者因胰岛素清除减少,且可能存在营养不良,也易发生低血糖。脓毒症患者炎症介质释放影响糖代谢,也可导致低血糖。

升糖激素缺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使皮质醇分泌减少,这些升糖激素缺乏会使血糖调节失衡,引发低血糖。

先天性糖代谢异常:如糖原累积病,因糖原合成或分解相关酶缺乏,导致糖原代谢障碍,血糖生成减少,引发低血糖。

2.餐后低血糖

反应性低血糖: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快速进入小肠,刺激胰岛素大量释放,而血糖升高幅度有限,从而导致低血糖,多发生在餐后13小时。此外,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当血糖已开始下降时,胰岛素分泌才达高峰,就会引起低血糖,常发生在餐后35小时。

滋养性低血糖: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后,短时间内血糖迅速升高,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随后血糖急剧下降,引发低血糖,多见于进食大量含糖饮料等情况。

三、不同人群低血糖原因的差异

1.儿童:儿童低血糖除上述常见原因外,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更为常见,如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患儿进食含果糖食物后,因缺乏相关酶,果糖代谢受阻,导致低血糖。此外,儿童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因饮食、运动不规律,更易发生低血糖。

2.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使用降糖药时更易蓄积引发低血糖。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本身或其治疗药物也可能影响血糖调节,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3.孕妇:孕期激素水平变化,胎盘分泌的激素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等可使胰岛素抵抗增加,孕妇为维持血糖稳定会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若胰岛素分泌过度或孕妇进食不足,就易发生低血糖。尤其在孕早期,妊娠反应严重,恶心、呕吐导致进食减少,低血糖风险更高。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酗酒者,酒精抑制糖原异生,且可干扰血糖调节激素的释放,导致低血糖。过度节食或运动量突然大幅增加的人群,能量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也容易引发低血糖。

四、低血糖的治疗药物

1.葡萄糖:为治疗低血糖的首选药物,可快速提升血糖水平。

2.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升高血糖,适用于无法口服葡萄糖的严重低血糖患者。

五、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低血糖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如出现多汗、颤抖、烦躁、嗜睡等表现,应警惕低血糖。平时要保证儿童规律进食,随身携带糖果等含糖食品。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更换降糖药物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避免低血糖反复发生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对低血糖感知能力下降,更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增加严重低血糖风险。家属应关注老人日常生活,提醒按时进食,避免空腹活动。若老人正在使用降糖药,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因老年人常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糖发作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需格外注意。

3.孕妇:孕妇应定期产检,监测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孕期饮食要合理搭配,少量多餐,避免血糖波动。若经常发生低血糖,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母体和胎儿健康。

低血糖标准
侯为开
侯为开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18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成人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为血糖值低于且常伴典型症状,糖尿病患者为血糖≤且伴相应症状,儿童婴儿和幼儿血糖≤需警惕,1岁以上儿童血糖≤可考虑结合精神等情况,老年人低血糖诊断标准宽松,血糖≤且伴症状或有无无症状性均需关注
反应性低血糖怎么办
侯为开
侯为开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17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反应性低血糖分功能性与病理性两类,非药物干预有饮食调整(优化碳水摄入、少食多餐)、生活方式调整(餐后适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特殊人群中儿童避高糖精制碳水、运动需监护监测,孕妇遵医嘱选低糖水果加餐、适当活动避过劳,老年人选易消化食物、择平缓运动且考虑基础疾
低血糖可以喝葡萄糖吗
侯为开
侯为开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16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低血糖时喝葡萄糖具合理性因其可直接吸收补充能量快速缓解症状,口服葡萄糖溶液为优选无时可选高糖食物,儿童用葡萄糖需谨慎选合适浓度防呛咳,老年人服葡萄糖要注意速度缓解后需评估诱因调整用药或饮食计划,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服葡萄糖需监测血糖了解诱因提前预防
贫血症和低血糖有什么区别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6月18日
贫血症和低血糖的区别体现在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特殊人群提示等方面,贫血症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的综合征病因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失血等,低血糖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病因有未按时进食过度消耗药物因素疾病等,贫血症症状隐匿进展缓慢有
贫血和低血糖怎么区分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6月16日
贫血和低血糖可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区分且不同人群有相关注意事项,贫血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或失血等致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症状隐匿进展缓慢,依血常规诊断,依病因治疗,低血糖因糖摄入生成不足消耗转化过多致血浆葡萄糖浓度低,症状发作突然,依血糖值
低血糖与贫血的区别
赵宇
赵宇主任医师
2025年06月16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低血糖和贫血可通过了解其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提示进行防治,低血糖指成年人空腹血糖低及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等情况,病因有空腹餐后之分,症状有交感神经兴奋和神经缺糖表现,诊断靠血糖胰岛素测定,治疗分一般和药物治疗,儿童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各有注意事项;贫
贫血跟低血糖区别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6月16日
贫血与低血糖可从多方面区分,贫血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病因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失血,症状有皮肤黏膜苍白、神经系统及呼吸消化系统不适,诊断靠血常规、铁代谢等检查,治疗依类型补充铁剂、叶酸等;低血糖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特定值,病因分空腹
贫血与低血糖有什么区别
谭方
谭方主治医师
2025年06月15日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贫血与低血糖有诸多区别,贫血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病因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及失血,症状隐匿慢性发展,有面色苍白、头晕等,通过血常规等诊断,治疗依病因选择药物并调整饮食;低血糖指成年人空腹血糖低,病因有未按时进食等多种,起病急,有出汗、心悸等症状
高血压低血糖的
李云
李云副主任医师
2025年06月11日
山东省立医院
高血压与低血糖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生活习惯管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进行治疗预防,饮食上规律进餐避免过度节食,高血压患者限钠盐低血糖患者可加餐,运动选适合方式做好热身监测血压,避免空腹运动及时补能量,药物严格遵医嘱服用定期复诊调整方案,生活上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
低血糖原因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2025年06月03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低血糖可通过治疗药物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治疗且不同人群有特殊提示,空腹低血糖原因有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药物性、重症疾病、升糖激素缺乏、先天性糖代谢异常,餐后低血糖原因有反应性低血糖、滋养性低血糖,儿童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和胰岛素治疗时饮食运动不规律易致低血糖,
低血糖会得糖尿病吗 低血糖要注意什么
高清歌
高清歌副主任医师
2025年05月25日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低血糖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空腹和餐后低血糖等低血糖的注意事项有饮食上规律进食调整饮食结构运动前评估合理安排运动生活习惯上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病情监测自我监测血糖记录症状药物管理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副作用治疗药物有葡萄糖和胰高糖素特殊人群儿童要
低血糖的危害
侯为开
侯为开主任医师
2025年05月15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低血糖可能对身体造成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危害,可通过快速补充糖分、调整饮食、调整药物、定期监测血糖等方式治疗,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低血糖不能吃的水果
樊瑛
樊瑛副主任医师
2025年05月13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低血糖患者不能吃西瓜、荔枝、龙眼等水果,饮食需注意均衡,定时进餐,随身携带含糖食物,避免饮酒,合理运动。
低血糖会死吗
侯为开
侯为开主任医师
2025年05月11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意识丧失、抽搐、昏迷甚至死亡。药物、饮食、运动及某些疾病等原因可能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可通过检测血糖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方法诊断,治疗方法包括立即摄入含糖食物或饮料,严重时需静脉输注
糖尿病的患者如何判断自己低血糖
侯为开
侯为开主任医师
2025年04月11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糖监测及其他注意事项来判断是否低血糖,如出现症状应及时进食或饮用糖水,同时注意药物剂量和饮食规律,经常低血糖需就医。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