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为什么会血红蛋白偏低 血红蛋白偏低都有哪些危害

2025年06月08日 18:12:48
王相华
王相华主任医师血液科
山东省立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

1.生成减少

造血原料缺乏: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时,可引起缺铁性贫血,造成血红蛋白偏低。例如,长期素食者易因铁摄入不足而患病。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会影响DNA合成,导致细胞核发育异常,造血细胞分裂受阻,常见于营养不良、酗酒、胃肠道疾病影响吸收等情况,引发巨幼细胞贫血。

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随之降低。某些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如白血病,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造血,使得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2.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膜结构异常,易在脾脏被破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当患者食用特定食物(如蚕豆)或接触某些药物后,红细胞易发生氧化损伤而破裂,导致溶血,血红蛋白降低。

红细胞外在因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此外,物理因素(如大面积烧伤)、化学因素(如苯、铅中毒)以及生物因素(如疟疾寄生虫感染)等,也会破坏红细胞,使血红蛋白偏低。

3.丢失过多

急性失血:如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消化道急性出血(如胃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短时间内血液大量丢失,血红蛋白来不及补充,导致血红蛋白迅速下降。

慢性失血:常见于月经量过多的女性,长期月经过多会造成铁丢失,逐渐发展为缺铁性贫血;还有肠道寄生虫病,如钩虫病,寄生虫吸附在肠黏膜上吸血,长期慢性失血也会导致血红蛋白降低。

二、血红蛋白偏低的危害

1.对各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患者常出现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肢端麻木等症状。这是因为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血红蛋白偏低导致氧气输送不足,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循环系统:轻度贫血时,心脏通过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来代偿。长期严重贫血,心脏负担加重,可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发展为贫血性心脏病,出现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呼吸系统:安静状态下可有心慌、呼吸加快,运动后症状更明显。这是机体为了获取更多氧气,加快呼吸频率以代偿缺氧状态。

消化系统: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原因是胃肠道缺氧,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泌尿生殖系统:重度贫血时,可出现少尿或多尿症状,长期贫血还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可能影响性功能。

2.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孕妇:严重贫血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这是因为母体贫血影响对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应。

儿童: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三、治疗药物

1.缺铁性贫血: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

2.巨幼细胞贫血:甲钴胺、叶酸。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

注意事项: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若因疾病导致血红蛋白偏低,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严格遵医嘱给孩子用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定期带孩子复查血常规,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建议原因: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不合理用药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孕妇

注意事项:孕期要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若确诊贫血,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定期产检,监测血常规和胎儿发育情况。

建议原因:孕妇用药需谨慎,不当用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合理的营养和休息有助于改善贫血状况,保障母体和胎儿健康。定期产检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老年人

注意事项: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贫血可能掩盖其他疾病症状。治疗贫血时,要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活中,活动要适度,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因贫血导致头晕摔倒。

建议原因:老年人身体耐受性差,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适度活动和防止摔倒,可减少因贫血引发的意外事件。

为什么嘴周围起痘痘
杨竹生
杨竹生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8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嘴周围长痘痘的原因包括皮脂腺受雄激素等影响分泌旺盛、局部洁面不彻底致毛孔堵塞、高糖高油饮食促使皮脂腺分泌亢进、青春期及生理期等激素水平变化、长期熬夜或精神压力大打乱内分泌等生活习惯问题、毛孔堵塞后局部细菌繁殖引发炎症,特殊人群中青少年要保持皮肤清洁和良好生
为什么说肾癌最轻癌症?
喻晓娟
喻晓娟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癌并非绝对最轻癌症,其预后与临床分期紧密相关,早期局限性肾癌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但不代表所有情况,中晚期肾癌易发生转移复发预后差,且本身是恶性肿瘤具侵袭转移特性,不同人群需依据病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不能一概称其为最轻癌症。
为什么说肾癌是最轻癌症
高树建
高树建主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德州市人民医院
肾癌并非通常所认为的最轻癌症,早期局限性肾癌部分经根治性肾切除术等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但这不是所有肾癌的情况,中晚期肾癌预后差异大且部分不佳,其病情进展、患者个体差异等都会影响预后,不同分期肾癌预后有显著区别,不能忽略中晚期肾癌的不良预后情况。
为什么说肾癌最轻癌症
董戬
董戬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肾癌并非普遍被定义为最轻癌症具片面性,其有多种病理类型,部分早期特定亚型经治预后较好,然也有恶性高类型且中晚期易转移致治难预后差,且因患者个体情况异大,需综合病理分期、自身状况等多方面评估,早期部分肾癌规范治预后好但不能忽视恶性进展可能及个体差异。
为什么说肾癌最轻癌症
赵志飞
赵志飞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肾癌并非最轻癌症,其严重程度需综合病理类型、分期等多因素判断,病理类型多样预后差异大,分期是关键,早期虽部分预后相对较好但有复发转移可能,不同人群如老年、年轻患者也需全面评估不能一概而论为最轻。
为什么说肾癌最轻癌症?
宗明珠
宗明珠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癌不能简单称为最轻癌症,其预后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个体差异相关,部分早期病理亚型规范治疗预后较好,中晚期及不同患者因情况不同需依病情实际评估预后。
为什么说肾癌最轻癌症
于庆波
于庆波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肾癌并非普遍认为的最轻癌症,其预后及严重程度需综合病理类型、分期、个体差异等判断,部分低危亚型早期肾癌经治预后相对较好但侵袭性强亚型早期可能复发转移,早期肾癌部分治疗有较高治愈率而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患者个体差异也影响预后需依病情科学评估其诊疗及预后情
为什么说肾癌最轻癌症
惠晓梅
惠晓梅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吉林省磐石市医院
肾癌并非普遍被认为的“最轻癌症”,其预后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肾细胞癌不同亚型预后因个体而异,临床分期不同预后差别大,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身体状况等预后有差异,需依据精准临床评估判定病情预后不能简单用“最轻”定义该疾病。
为什么说肾癌是最轻癌症
李静
李静主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肾癌预后受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个体差异等多因素相关早期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中晚期及部分类型预后差不能笼统宣称肾癌是最轻癌症。
为什么说肾癌是最轻癌症
郭刚
郭刚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肾癌是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恶性肿瘤其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局限性肾癌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但基于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晚期预后差会转移病理类型多样预后有差异关键是早期诊断治疗重要需综合评估不能简单定义为最轻癌症。
经常呕吐感是为什么
杨含腾
杨含腾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呕吐感的相关原因包括消化系统的胃食管反流病(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要原因,肥胖、妊娠、长期饮酒吸烟等为诱因)、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应激状态等可引起,儿童与饮食不规律等相关,老年人与基础疾病长期用药相关)、肠梗阻(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致呕吐等
人睡觉起来为什么会有口臭
张卫群
张卫群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山东省立医院
晨起口臭相关因素包括:口腔卫生方面睡眠时唾液分泌少自洁弱,睡前未有效清洁致食物残渣经夜发酵产生异味;口腔疾病中龋齿因龋洞留食物细菌滋生产异味,牙龈炎因炎症分泌物被细菌分解产异味,牙周炎因牙周袋细菌及炎性物质代谢产物积累产异味;胃肠道功能紊乱或有病史致食物发
为什么说肾癌最轻癌症
罗勇
罗勇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肾癌并非最轻癌症,其预后受临床分期影响,中晚期预后不佳;病理类型多样,少见类型恶性高;还会引发血尿等症状及转移至不同器官产生相应受损症状,严重影响健康与生存。
为什么说肾癌最轻癌症
张凯
张凯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肾癌不能简单称为最轻癌症因具片面性,部分早期肾癌预后尚可但非全部情况,肾癌有多种病理类型预后不同,早期肾癌存个体差异,晚期肾癌转移时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癌症严重程度需综合病理分期、转移情况、患者整体状况等多因素判定,不能仅据一方面定义为最轻需全面评估。
下面老是很痒是因为什么原因
卢先艳
卢先艳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南京鼓楼医院
会阴部瘙痒可因皮肤局部个人卫生不佳、干燥、衣物刺激引发,也可由真菌感染、阴道毛滴虫感染、细菌感染等感染因素导致,还与糖尿病、肝胆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全身性疾病相关,儿童需家长注意护理,孕期女性要保持会阴部清洁,老年人因皮肤老化等更易瘙痒需注意相关事项。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