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探查术有什么风险吗
一、术中风险
(一)出血风险
手术过程中可能因解剖结构暴露不清、组织粘连严重等情况导致血管损伤,进而引起出血。例如在腹腔内粘连严重的患者中,分离粘连时极易损伤周围血管,导致大量出血,这可能需要进一步输血甚至再次手术止血。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术中出血风险更高,因为其自身凝血机制异常,难以正常止血。
(二)器官损伤风险
1.肠道损伤:在探查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会划破肠道,尤其是当肠道存在炎症、粘连等病理改变时,肠壁变得脆弱,更容易受损。比如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组织充血水肿,肠壁薄,进行探查操作时需格外谨慎。
2.胆道损伤:若手术涉及胆道区域,如胆囊、胆管周围的探查,可能会发生胆道损伤,这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导致术后出现黄疸、胆汁漏等并发症。对于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患者,胆道周围解剖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增加了胆道损伤的可能性。
3.血管损伤:除了上述提到的出血相关血管损伤外,还可能包括大血管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的损伤,这是极其严重的术中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二、术后风险
(一)感染风险
1.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是细菌侵入的途径之一,若患者自身营养状况差、血糖控制不佳(如糖尿病患者),或者术后切口护理不当,都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且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切口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2.腹腔感染:剖腹探查术后可能发生腹腔内感染,如腹膜炎等。这可能是由于术中污染、残留异物或者术后腹腔引流不畅等原因引起。例如术中肠道内容物外漏未被完全清理干净,就可能导致腹腔感染。
(二)粘连性肠梗阻风险
术后腹腔内会形成创面,容易发生肠粘连,进而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尤其是多次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腹腔内粘连基础更严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少的患者也更易发生肠粘连,因为活动少会影响肠道蠕动,增加肠粘连的机会。
(三)其他潜在风险
1.呼吸功能不全:腹部手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尤其是术后疼痛明显限制患者呼吸时,容易导致肺部通气不足,引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呼吸功能不全的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其肺功能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风险更高。
2.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患者活动减少,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长期卧床的患者、肥胖患者以及有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