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乳酸中毒有哪些后遗症

2025年11月04日 11:19:49
王明轩
王明轩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神经系统后遗症

1.认知功能障碍

-乳酸中毒若病情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有研究表明,严重乳酸中毒患者在恢复后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例如,一些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导致乳酸中毒的患者,在康复后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时,发现其在语言记忆、视觉空间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较患病前有所下降。这是因为乳酸在脑内堆积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影响神经递质的传递和神经元的能量供应,长期如此会对大脑的认知结构和功能产生损害,尤其对于儿童等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的人群,可能对其学习和智力发展产生更显著的不良影响。

2.神经精神症状

-部分乳酸中毒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精神方面的后遗症,如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这与乳酸中毒时体内酸碱平衡紊乱以及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神经细胞受到乳酸的毒性作用后,会影响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失调。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其激素水平等生理特点,可能在乳酸中毒后更易出现情绪方面的后遗症,因为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加重神经递质失衡对情绪的影响。而老年患者本身神经调节功能相对较弱,乳酸中毒对其神经精神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恢复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心血管系统后遗症

1.心功能损害

-乳酸中毒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心功能下降。乳酸堆积会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例如,在严重感染等导致乳酸中毒的患者中,康复后可能出现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心功能指标异常的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乳酸中毒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进一步损害心功能。儿童患者如果发生乳酸中毒,由于其心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弱,心功能受损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和未来的心血管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可能导致运动耐力下降等问题。

2.心律失常风险增加

-乳酸中毒可引起心律失常。这是因为乳酸干扰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功能。患者在乳酸中毒恢复后,仍可能存在心律失常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心脏电生理稳定性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乳酸中毒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可能相对更高。老年患者心脏本身的电生理调节功能减退,乳酸中毒后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后遗症,需要密切监测心脏电活动情况。

三、肝脏系统后遗症

1.肝功能异常

-乳酸中毒会对肝脏造成一定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乳酸的代谢需要肝脏参与,乳酸堆积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指标异常。一些因药物中毒等导致乳酸中毒的患者,在康复后可能发现肝功能仍未完全恢复正常,表现为胆红素代谢异常、白蛋白合成减少等情况。儿童患者肝脏的代偿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乳酸中毒对其肝脏功能的影响可能更持久,需要关注其肝功能的长期恢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加重肝脏负担的因素,如合理饮食等。对于患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肝炎患者,乳酸中毒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增加肝功能恶化的风险。

四、肾脏系统后遗症

1.肾功能损害

-乳酸中毒可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功能损害。乳酸堆积会影响肾组织的血流灌注和细胞代谢,可能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等。患者在乳酸中毒恢复后,可能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蛋白阳性等肾功能异常表现。老年患者肾脏本身的储备功能和修复能力下降,乳酸中毒后肾功能恢复相对较慢,更容易出现慢性肾功能损害的后遗症。儿童患者如果发生严重的乳酸中毒,可能会影响其肾脏的正常发育,导致未来出现肾功能不全等问题的风险增加。对于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炎患者,乳酸中毒会加重肾脏的病变,加速肾功能恶化的进程。

乳酸中毒有哪些后遗症
王明轩
王明轩副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04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乳酸中毒可致神经系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等后遗症;心血管系统有心功能损害、心律失常风险增加等后遗症;肝脏系统有肝功能异常后遗症;肾脏系统有肾功能损害后遗症,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受影响程度和表现有所不同如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中受影响更显著女性激素等影响神
乳酸脱氢酶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樊瑛
樊瑛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26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乳酸脱氢酶偏高的因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有剧烈运动、妊娠,剧烈运动时身体代谢加快、肌肉损伤致酶释放,年轻人更易出现且长期缺乏运动者突然运动更易偏高,妊娠因生理变化致酶水平升高;病理性包括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致肝细胞受损、肝硬化致肝细胞广泛坏死纤维化使
体内乳酸过多的危害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20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乳酸过多对肌肉的影响是使肌肉出现疲劳感影响正常收缩舒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干扰神经细胞功能致乏力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刺激引起心率加快等且对有基础疾病和老年人影响更甚、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打破平衡致酸中毒且会加重基础疾病患者酸碱失衡程度危及生命。
什么是乳酸链球菌素
黄玉红
黄玉红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2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乳酸链球菌素是乳酸链球菌产生的由3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00的多肽类天然食品防腐剂在酸性和一定高温下稳定碱性下降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通过作用于细胞膜起作用在乳制品肉制品罐头食品等领域应用安全经毒理试验急性毒性极低可被消化酶降解为氨基酸人
乳酸杆菌少或无是什么意思
张露
张露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1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乳酸杆菌少或无是阴道微生态等检查结果指检测样本中乳酸杆菌数量少甚至无,其受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影响,可致阴道炎风险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相关风险,一般人群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特殊人群如育龄期、绝经后女性及患妇科疾病者有相应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乳酸堆积怎么排酸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5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运动后可进行静态拉伸针对主要肌群、用泡沫轴滚动放松特定部位来放松肌肉促代谢,饮食上要补充碱性食物、保证水分摄入,需保证充足良好睡眠并避免疲劳累积,儿童运动后排酸要适度拉伸、营养均衡饮水适量,老年人运动应选低强度方式、放松休息轻柔、控制盐分摄入及关注睡眠质量
乳酸左氧氟沙星禁忌症
杨涤
杨涤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3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绝对禁止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因药物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发育禁用,18岁以下人群因可能影响软骨发育禁用,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者需慎用以防诱发相关不良反应,重症肌无力患者因可能加重症状禁止使用。
乳酸左氧氟沙星禁忌症有哪些
金伟权
金伟权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3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止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使用,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史者需慎用且使用前应充分评估风险与获益,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小孩积食可以喝养乐多,恩多益这样的乳酸菌
黄玉红
黄玉红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7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乳酸菌对小孩积食作用非单一绝对,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过度依赖含糖分乳酸菌饮品会干扰消化功能发育并增加龋齿风险,学龄期及以上有基础胃肠病者饮用需谨慎,缓解积食应饮食调整给清淡易消化及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优先非药物干预综合多方面调整且要避免低龄儿童过度依赖
乳酸杆菌少或无会自愈吗
于学
于学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11日
黑龙江省中医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附属医院
乳酸杆菌少或无是否自愈视情况而定轻度减少且无复杂因素靠阴道自净能力可能自愈严重减少或存在复杂因素自愈可能性小影响恢复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注意卫生饮食调节如多吃含益生菌食物新鲜蔬果药物治疗如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调节酸
阴道乳酸菌少或无会自愈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1日
阴道乳酸菌少或无能否自愈视情况而定部分因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等致乳酸菌减少去除诱因后阴道靠自净能力可能自愈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则难自愈影响自愈因素有年龄青春期前到青春期乳酸菌可能增多绝经后自愈难性别女性阴道结构易致乳酸菌减少生活方式如穿紧身化纤内裤等不利
肌肉乳酸怎么消除
黄国强
黄国强副主任医师
2025年06月06日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消除运动后肌肉乳酸可通过休息与放松、补充营养、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关注特殊人群提示实现,休息能缓解肌肉紧张减少乳酸堆积并配合散步瑜伽等放松运动,不同年龄休息时间与运动幅度有别,补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不同性别和有慢性病史人群摄入有注意事项,物理治疗包括按摩
复方乳酸菌素片
杨竹生
杨竹生主任医师
2025年05月14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复方乳酸菌素片适用于成年人和儿童,对苯丙酮尿症患者应禁止使用。其作用机制是在肠道内形成保护层,阻止病原菌、病毒侵袭,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有益菌生长,并刺激肠道分泌抗体,提高肠道免疫力。用药时需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不宜与抗生素同时服用、保存方法要正确。儿童、孕妇
妇科乳酸杆菌
冯翠平
冯翠平副主任医师
2025年05月08日
中日友好医院
妇科乳酸杆菌对女性生殖健康很重要,可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增强阴道免疫力,能预防和治疗阴道炎。补充方法包括调整饮食、使用益生菌制剂、注意个人卫生等。特殊人群需注意使用安全性。保持菌群平衡对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乳酸堆积怎么排酸
侯为开
侯为开主任医师
2025年04月18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乳酸堆积可通过休息、伸展运动、按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当饮食、热敷、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和多样性,保暖、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