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2025年07月13日 11:46:40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1型糖尿病主要与某些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相关,这些基因参与免疫调节,其异常可导致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引发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更为复杂,涉及多个基因的微小作用累积,常见的如TCF7L2基因变异,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血糖调节。

2.自身免疫因素:在1型糖尿病中,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β细胞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并发动攻击,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相关研究发现,患者体内常可检测到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等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胰岛β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3.环境因素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能触发1型糖尿病。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还可能引发免疫反应,间接破坏胰岛β细胞。研究表明,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

肥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过多的脂肪组织,特别是内脏脂肪,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等,这些因子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血糖升高。有研究显示,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

体力活动不足:长期缺乏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减少,易导致体重增加,脂肪堆积,进而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风险,促使2型糖尿病的发生。每天进行适量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饮食因素: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过多的热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且高糖饮食可使血糖波动较大,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

化学毒物:某些化学物质如链脲佐菌素等,可选择性破坏胰岛β细胞,引发糖尿病,但此类情况多在实验研究中,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这类导致糖尿病的化学毒物相对较少。

4.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中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胰岛β细胞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同时胰岛素抵抗也随年龄增加而加重,因而更易患2型糖尿病。

5.其他因素

妊娠: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多种激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可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孕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若孕妇胰岛β细胞不能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就可能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另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体内激素紊乱,也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等状态,会使体内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长期精神压力还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患1型糖尿病,由于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对其日常生活、学习及心理都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同时要注意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防止局部脂肪萎缩或增生。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饮食方面,既要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又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在运动方面,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要注意预防运动低血糖,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必要时适当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2.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影响孕妇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等。孕妇应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控制血糖。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分娩后仍需关注血糖变化,部分孕妇产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仍有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需定期复查血糖。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且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患糖尿病后,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饮食上,既要保证营养均衡,又要控制血糖,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以利于消化吸收。运动时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运动损伤。同时,由于老年人感觉功能减退,要特别注意预防低血糖,身边可常备糖果等食物,以便及时纠正低血糖。

三、糖尿病常用治疗药物

1.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降低血糖。

2.格列美脲:属于磺酰脲类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糖尿病能吃的菜谱都有什么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3日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合理菜谱辅助控糖,选凉拌黄瓜、番茄炒鸡蛋、清蒸鱼、清炒时蔬、虾仁冬瓜汤等,各有营养特点和益处。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选软烂食材、控盐、少刺激调料;儿童注重营养均衡、食物趣味性和烹饪温和;孕期保证胎儿发育、注重卫生和食材安全;肥胖患者控热量、
糖尿病能吃的菜谱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3日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凉拌苦瓜、清炒西葫芦、番茄炖牛肉、芹菜炒香干等菜谱,凉拌苦瓜食材有苦瓜、大蒜等调料做法为苦瓜腌制后加调料拌匀含苦瓜皂苷能降血糖,清炒西葫芦食材有西葫芦、蒜等做法为炒软西葫芦加盐富含多种营养升糖指数低,番茄炖牛肉食材有番茄、牛肉等做法为炖煮而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13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糖尿病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如1型与特定HLA基因有关2型涉及多基因微小作用累积、自身免疫因素如1型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肥胖体力活动不足饮食化学毒物、年龄因素2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升高、其他因素如妊娠精神压力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患1型
二型糖尿病能喝白酒吗
侯为开
侯为开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11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二型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喝白酒因白酒酒精对血糖控制不利且引发健康问题如致血糖波动、影响药物疗效、增并发症风险还应注意控制总热量选复杂碳水化合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控脂肪摄入治疗药物有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老年女性及有饮酒习惯患者分别有不同注意事项
麦芽糖醇糖尿病人能喝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0日
糖尿病人能喝含麦芽糖醇饮品但需谨慎,饮用时要控制饮用量并关注其他成分,不同人群有特殊考量,老年糖尿病人肠道功能弱、儿童糖尿病患者器官功能未完善、女性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运动量少或有胃肠疾病史的糖尿病人饮用时更需注意,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
糖尿病人可以吃麦芽糖醇食品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0日
糖尿病人可以吃麦芽糖醇食品因它对血糖影响较小且热量相对较低但食用有注意事项,要控制食用量关注食品成分并监测血糖,不同人群食用情况有别,青少年适量食用选营养丰富的产品,老年、女性、男性及有其他病史的糖尿病人食用时各有要求,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哺乳期糖尿病人
糖尿病患者可不可以吃麦芽糖醇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0日
糖尿病患者可吃麦芽糖醇因其升糖指数低、甜度高、热量低但食用要适量并关注成分且监测血糖,常用控制血糖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儿童、老年、孕期糖尿病患者食用麦芽糖醇需格外谨慎
糖尿病人可以吃麦芽糖醇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0日
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吃麦芽糖醇因其升糖指数低、热量低、对口腔友好食用时要注意适量且关注个体差异同时应注意与其他食物合理搭配并密切监测血糖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食用需谨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的糖尿病人食用麦芽糖醇也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请问糖尿病病人能吃麦芽糖醇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0日
糖尿病病人能吃麦芽糖醇因其升糖指数低代谢无需胰岛素参与且对血糖影响小热量约为蔗糖一半还能预防龋齿但要适量食用关注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人群食用时各有注意事项同时规律运动保持良好作息糖尿病治疗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食用麦芽
糖尿病麦芽糖醇能吃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0日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麦芽糖醇其甜度与蔗糖相近且血糖生成指数低吸收缓慢对血糖影响小代谢无需胰岛素参与热量约为蔗糖一半但长期大量食用仍可能致血糖波动食用时应控制量每天不超一定量避免过量致胃肠道不适及热量摄入增加并关注食物搭配避免与高糖高脂肪食物同食监测血糖老年
糖尿病可以吃麦芽糖醇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0日
糖尿病患者可食用麦芽糖醇因其甜度与蔗糖相近热量为一半且代谢无需胰岛素参与对血糖影响小但食用有注意事项过量可能致胃肠道不适要控制量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患者食用考量不同儿童不能替代正常食物且严控量孕期女性遵循医生指导老年患者更需谨慎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
麦芽糖醇糖尿病病人可以吃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0日
糖尿病病人可以适量食用麦芽糖醇,它是甜味剂甜度与蔗糖相近热量为一半且代谢与胰岛素无关对血糖影响小,食用可满足甜味需求维持血糖平稳,但要控制食用量关注肠道反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的病人食用有不同建议,儿童孕妇哺乳期等特殊人群食用需格外注意
麦芽糖醇糖尿病可以吃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0日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麦芽糖醇,因其甜度与蔗糖相近但热量约为一半且代谢与胰岛素无关不会致血糖快速升高,肠道吸收缓慢部分转化为葡萄糖大部分被菌群发酵,但过量食用会致胃肠道不适和增加热量摄入不利体重控制,老年儿童糖尿病患者、运动量少高糖饮食偏好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血糖
糖尿病人麦芽糖醇能吃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10日
糖尿病人可以适量食用麦芽糖醇麦芽糖醇是甜味剂甜度与蔗糖相近在人体内代谢与胰岛素无关升糖指数低适量摄入对血糖影响小但大量食用可能致血糖波动和肠道不适食用时需控制量一般建议不过量具体依个人血糖调整不同个体对其耐受性有差异部分人食用后可能胃肠不适若出现应减少或停
麦芽糖醇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王盛
王盛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10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糖尿病人可适量吃麦芽糖醇,其升糖指数低,能满足甜味需求且能量相对较低,食用时要控制量,关注食品成分并监测血糖,不同人群有特殊考虑,老年人胃肠功能弱、儿童处于发育期、孕期哺乳期女性身体敏感、运动量少或吸烟饮酒人群及有胃肠道疾病或糖尿病并发症病史的糖尿病人食用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