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流口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理发育因素
婴儿期: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唾液腺开始逐渐发育,但功能尚不完善,唾液分泌量相对较少,随着月龄增加,唾液腺发育渐成熟,分泌量增多,而婴儿口腔较浅,吞咽功能还不健全,不能及时吞咽过多的唾液,就会出现流口水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一般在婴儿1-2岁时,吞咽功能逐渐完善,流口水的情况会自行好转。例如,新生儿唾液腺不发达,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更为明显。
乳牙萌出期:小孩在乳牙萌出时,牙龈受到刺激会引起神经反射,促使唾液分泌增多,从而导致流口水。一般小孩在4-10个月开始长牙,这个阶段流口水现象较为常见,有的小孩可能会持续到2岁左右乳牙完全出齐。
口腔疾病因素
口腔溃疡:如果小孩口腔内有口腔溃疡,会引起疼痛不适,导致唾液分泌增加,同时小孩可能因为口腔疼痛而不愿吞咽唾液,进而出现流口水增多的情况。口腔溃疡可能是由于维生素缺乏、感染等原因引起,比如缺乏维生素B2时容易引发口腔溃疡。
口腔炎:如疱疹性口腔炎,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小孩口腔内会出现疱疹、溃疡等病变,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出现流口水,还常伴有发热、哭闹、拒食等症状。
神经系统发育问题
脑部发育不完善:对于较小的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不够完善,对唾液的吞咽调节功能较差,容易出现流口水现象。随着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流口水情况会改善。例如,早产儿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相对不成熟,包括神经系统,流口水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但多数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恢复正常。
其他因素
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小孩流口水,如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吞咽等神经反射功能,导致流口水;还有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也可能有流口水的表现,但相对较为少见。
不良习惯:个别小孩可能养成了不良的口腔习惯,比如经常将手指或其他物品放入口中,刺激唾液分泌,也可能导致流口水,但这相对属于较少见的情况。
温馨提示:家长要注意及时为流口水的小孩擦拭口水,保持口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引起口水疹等皮肤问题。如果小孩流口水同时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拒食、精神差等,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病理情况。对于婴儿期的小孩,家长要注意观察其口腔发育及流口水情况,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了解小孩生长发育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