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骨神经痛怎么回事

一、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由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导致其通路及其分布区域(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出现疼痛的综合征。
二、病因
1.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最常见病因,因椎间盘退变、损伤等致髓核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引发疼痛,好发于20~50岁人群,长期久坐、弯腰工作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患病风险,中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渐高。
2.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损伤、炎症等致其痉挛、肥厚,压迫坐骨神经,常见于臀部外伤、劳损者。
3.椎管内肿瘤:如神经鞘瘤等占位性病变压迫坐骨神经,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史中多有逐渐加重的神经压迫表现。
4.脊柱骨关节病:腰椎骨质增生等退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多见于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特点:多为单侧发病,疼痛从腰部、臀部起始,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放射,呈放射性刺痛、灼痛或酸痛,行走、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剧。
2.体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时,被动抬高患侧下肢至60°以内出现放射性疼痛);部分患者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退、肌肉力量减弱,长期患病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疼痛起始时间、部位、性质、加重及缓解因素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直腿抬高试验、感觉、肌力等。
3.影像学检查:腰椎X线可观察脊柱骨质情况,腰椎CT或MRI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椎管内病变等,如腰椎MRI可明确髓核突出部位及程度。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以减少活动,可进行牵引治疗,利用牵引力与反牵引力对抗脊柱压力,减轻神经压迫;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缓解疼痛;症状缓解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增强脊柱稳定性,但需避免不当锻炼加重损伤。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对应药物)减轻炎症与疼痛,需注意不同人群用药风险,如老年人可能存在胃肠道出血风险等。
3.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者,如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等),手术需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尤其老年患者需考量手术耐受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