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加强针
一、乙肝疫苗加强针的必要性
乙肝疫苗接种后,体内抗体水平会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一般而言,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在接种后1-2年内可达90%左右,5年后降至约70%。当抗体滴度低于保护阈值(通常认为<10mIU/ml)时,就需要接种加强针来维持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人体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甚至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所以通过接种加强针保持体内有效抗体水平至关重要。
二、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的人群
1.一般人群:曾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抗体水平已下降的人群,包括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逐渐降低的健康成年人等。对于这类人群,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很有必要,当抗体水平低于保护值时应及时接种加强针。
2.特殊职业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等,由于职业暴露风险较高,更需关注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这类人群应更频繁地检测抗体,并在抗体水平不足时及时接种加强针,以降低因职业暴露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例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群,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产生可能不足或抗体维持时间较短,这类人群更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来保障对乙肝病毒的抵御能力,并且在接种前后可能需要更密切地监测抗体情况。
三、乙肝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程序
一般来说,乙肝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程序与基础免疫程序有所不同。通常采用单剂接种的方式,即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加强针。但具体的接种程序可能因疫苗种类略有差异。例如,对于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加强针,一般是直接肌肉注射一针。在接种前,需要确认接种者没有接种禁忌证,如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等情况是不能接种加强针的。
四、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的注意事项
1.禁忌证: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者严禁接种;发热、急性疾病患者应暂缓接种,待病情恢复后再考虑接种;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不宜接种。
2.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等,一般为轻微反应,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少数人可能出现低热等全身反应,若体温低于38.5℃,可通过多饮水、休息等方式进行观察;若体温高于38.5℃或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就医。对于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种后,要更加密切观察反应情况,因为这类人群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例如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种后,若出现局部红肿范围扩大、发热持续不退等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