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门给药退烧的方法

一、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准备合适的肛门退热栓剂,一般选择儿童专用的退热栓,其规格通常根据年龄有相应区分。要确保手部清洁,可使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双手。
2.环境准备:选择一个温暖、舒适且隐私的环境,避免患儿着凉。可以将患儿安置在平躺或侧卧的舒适体位上。
二、操作步骤
1.患儿体位:让患儿采取侧卧体位,膝盖弯曲向胸部靠拢,这样可以暴露肛门部位。对于较小的婴儿,可由家长轻轻固定其身体,使其保持稳定的侧卧姿势。
2.插入栓剂:取出肛门退热栓剂,通常可以戴上指套(如果没有指套,要保证手指清洁),将栓剂的尖端朝向肛门,缓慢轻柔地将栓剂插入肛门内。对于儿童,插入深度一般约为1-2厘米左右;婴儿的插入深度相对较浅,约0.5-1厘米即可。
3.保持体位:在插入栓剂后,要帮助患儿保持侧卧体位几分钟,以防止栓剂脱出。可以用手轻轻按住患儿的臀部,确保栓剂在肛门内充分融化发挥作用。
三、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
-婴儿:婴儿肛门黏膜较为娇嫩,操作时要特别轻柔,避免损伤黏膜。如果婴儿在插入栓剂过程中出现哭闹剧烈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安抚婴儿后再尝试。
-儿童:要向儿童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但不要强迫,以免造成心理阴影和操作困难。
2.药物选择与替换: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规格的退热栓剂。如果使用过程中发现栓剂难以插入或患儿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更换合适的产品或考虑其他退热方法。
3.观察反应:在使用肛门退热栓剂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和一般情况,如是否出汗、精神状态等。如果体温没有明显下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皮疹、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四、循证依据
肛门给药是一种局部给药方式,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退热作用。研究表明,直肠给药吸收相对较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快速降低体温。例如,相关药理学研究显示,退热栓剂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直肠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迅速被吸收,从而起到退热效果,且相较于口服给药,直肠给药受胃肠道因素影响较小,对于一些不愿口服药物或口服药物容易呕吐的患儿是一种有效的退热途径,但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规范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