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单人提拉牵引复位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

2025年10月25日 17:33:06
李宏
李宏副主任医师骨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牵引复位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因素: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5-10岁儿童,不同年龄儿童的骨骼发育特点不同,5岁儿童骨骼相对较软,10岁儿童骨骼硬度有所增加,评估时需考虑年龄对骨折复位及预后的影响。

-病史情况:需了解患儿既往有无骨骼疾病史,如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等,若有相关病史可能影响牵引复位的效果及复位后的恢复情况。

-生活方式:了解患儿受伤前的活动情况,若受伤前活动量较大,可能在复位及后续恢复中需要更谨慎的护理。

2.器械准备:准备合适的牵引装置,如重量适宜的牵引砝码、牵引绳等,确保牵引装置性能良好。

二、单人提拉牵引复位操作步骤

1.体位摆放:患儿取仰卧位,患肢外展,屈肘约90°,助手固定患儿肩部,保持肩部稳定。

2.牵引操作:术者一手握住患儿肘部,另一手通过牵引绳连接砝码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儿年龄等因素确定,通常儿童可从1-2kg开始,逐渐调整重量,牵引过程中保持牵引方向正确,沿肱骨纵轴进行牵引,持续牵引一定时间,一般持续牵引10-15分钟,使骨折端逐渐拉开,缓解肌肉痉挛。

3.提拉复位:在牵引的基础上,术者用手对肘部进行提拉操作,利用手法将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远折端向上提拉,同时纠正侧方移位等,通过手感及X线透视(可在有条件时进行实时X线透视观察复位情况)来判断复位是否满意。

三、复位后处理

1.固定:复位满意后,采用合适的外固定方法,如石膏托固定,将患肢固定于屈肘90°左右的位置,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固定期间需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儿童血液循环相对较快,但仍需警惕因固定过紧等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

2.康复指导

-年龄相关康复:对于较小年龄儿童,康复指导需在家长协助下进行,指导家长帮助患儿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等简单康复动作,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内容,如鼓励较大儿童进行肘关节的主动屈伸等锻炼,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患儿及家长在固定期间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姿势,避免患肢过度活动,同时注意营养摄入,保证患儿骨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骨折愈合。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血管神经损伤

-年龄特点与风险:儿童血管神经相对较细,在牵引复位过程中更易发生损伤,需密切观察患肢远端的血运情况,如手指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以及有无神经损伤表现,如手指感觉异常、活动障碍等。

-处理措施:若发现有血管神经损伤迹象,需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及复位手法,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进行血管超声等检查明确血管情况,或请神经外科会诊处理神经损伤相关问题。

2.再移位风险

-患儿因素:儿童好动,再移位风险较高,需向家长强调固定期间避免患儿患肢不当活动的重要性,如避免患儿剧烈哭闹、挣扎等导致骨折再移位。

-固定护理:加强固定部位的护理,定期检查石膏托等固定装置的松紧度,确保固定可靠,同时指导家长如何正确护理患儿患肢,防止再移位发生。

五、特殊人群(如肥胖儿童等)注意事项

1.肥胖儿童

-牵引重量调整:肥胖儿童由于皮下脂肪厚,肌肉等组织相对较难牵拉,牵引重量需要适当增加,但要注意逐渐调整,避免重量增加过快导致损伤。

-复位操作难度:肥胖儿童的解剖结构因脂肪层厚可能增加复位操作的难度,术者在操作时需更加熟练和精准,可适当延长牵引时间,确保骨折端充分拉开后再进行提拉复位操作。

-康复锻炼:肥胖儿童在康复锻炼时需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因体重较大对骨折部位造成过大压力,康复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以不引起患儿明显疼痛和不适为度。

单人提拉牵引复位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
李宏
李宏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25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牵引复位前要评估患儿年龄、病史、生活方式并准备器械,单人提拉牵引复位需摆放体位、牵引后提拉,复位后固定并康复指导,要预防血管神经损伤和再移位,肥胖儿童要调整牵引重量、注意复位操作难度和康复锻炼强度。
单人心肺复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
王明轩
王明轩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7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单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通常为30:2。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快速反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正确的按压位置,将手掌放在患者的胸骨中央。 适当的按压深度和频率,按压深度约为5-6厘米,每分钟按压100-120次。 保
单人心肺复苏按压位置
王翔
王翔主治医师
2025年03月16日
海南省人民医院
单人心肺复苏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下1/3交界处,寻找方法为:先找到两乳头连线,再将食指和中指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下1/3交界处,将另一手掌根放在定位手的手背上,两手指交叉相扣,两臂垂直,用身体重量向下压。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单人心肺复苏按压比例
黄国强
黄国强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5日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单人心肺复苏时,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配合进行2次人工呼吸,持续进行,直至取得除颤仪或有更多救援人员赶到。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杨惠文
杨惠文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4日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确认环境安全后,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喊,观察其反应。若没有反应,立即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仰卧在坚硬平面上,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每5个循环检查1次呼吸、意识,直至取得除颤仪或急救人员赶到。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方法有哪些
王明轩
王明轩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4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徒手心肺复苏需评估现场,判断意识,摆放体位,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比例为30:2,重复5个周期后评估复苏效果。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黄国强
黄国强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3日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确认环境安全后,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喊,观察其有无反应。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取来附近的AED。进行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后,观察患者情况,如未恢复,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杨惠文
杨惠文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2日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肺复苏操作要点为:判断意识、摆放体位、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每5个循环检查1次呼吸、意识,直至取得除颤仪或急救人员到达。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次数
王明轩
王明轩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0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时,首先拍打双肩并呼喊,观察有无反应,然后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每5个循环检查1次患者呼吸、意识是否恢复,直至取得除颤仪或有多名抢救者在抢救。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方法
沈琴
沈琴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0日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为判断意识和呼吸、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每5个循环检查1次患者呼吸、意识是否恢复,直至取得除颤仪或有多名抢救者接替抢救。注意事项包括按压部位准确、频率适中、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等。适用情况为呼吸、心跳骤停和溺水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方法是什么
王圣
王圣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0日
海南省人民医院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需拍打呼喊判断意识,无反应即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在坚硬平面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过程中可使用除颤仪,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情况。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方法有哪些
邹德玲
邹德玲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0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南湖院区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关键点如下: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首先评估环境,然后拍打呼喊判断意识,接着呼救并取来附近的AED,再进行胸外按压和开放气道,最后进行人工呼吸,按照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重复操作,每5个循环检查一次患者的呼吸和脉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时间
王明轩
王明轩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0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时间要求包括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与呼吸比例30:2,操作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有除颤设备可用。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黄国强
黄国强副主任医师
2025年01月25日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首先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和心跳,无反应且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施救者跪地,两膝分开,与肩同宽,手掌根部放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段,另一手平行重叠其上,手指相扣,两臂垂直,身体重量下压至少5厘米不超6厘米,每分钟按压100-1
单人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关系
宋志芳
宋志芳主任医师
2025年01月23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进行30次心脏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