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听器对耳朵有伤害吗

一、助听器对耳朵一般没有伤害,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具体如下:
1.佩戴方式不当:若助听器没有正确佩戴,如耳塞或耳模尺寸不合适,可能会对耳道产生过度压迫。尺寸过大可能会引起耳道疼痛、红肿,长期佩戴甚至可能导致耳道皮肤破损、感染。尺寸过小则可能使助听器佩戴不稳固,声音泄漏产生啸叫,影响聆听效果,同时也可能因反复调整而刺激耳道。
2.声音调试不合理:每个人的听力损失情况不同,所需的声音放大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助听器的音量设置过高,长时间处于过大声音环境中,可能会进一步损伤残余听力,就如同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下一样。研究表明,持续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声音环境中,可能增加听力进一步受损风险。此外,频率响应不准确,未能精确匹配患者听力损失频率,会使患者听到的声音失真,影响言语理解度,长期使用也可能对听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3.产品质量问题:劣质的助听器可能在材料、工艺等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外壳材料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耳道瘙痒、皮疹等。而且,劣质产品的声学性能不稳定,声音输出不精准,对听力的补偿效果不佳,还可能带来额外的噪音干扰,损害耳朵健康。
4.未定期清洁维护:助听器长期使用后,耳垢、灰尘等容易积聚在机器内部或耳塞、耳模上。如果不及时清洁,这些污垢可能滋生细菌,引发耳道感染,出现疼痛、流脓等症状。同时,污垢堆积也会影响助听器的性能,导致声音输出异常。
二、为避免助听器对耳朵造成伤害,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专业验配:选择专业的助听器验配机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验配师进行全面的听力测试,根据个人听力损失程度、类型以及听力需求,精准调试助听器各项参数,确保助听器与自身听力状况完美匹配。
2.正确佩戴与适应:在验配师指导下学会正确佩戴和取下助听器的方法。开始佩戴时,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从每天短时间佩戴逐渐增加时长,给耳朵足够时间适应放大的声音。一般初期每天佩戴12小时,之后每周适当增加佩戴时长。
3.定期清洁维护: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清洁助听器。可使用专用清洁工具,如刷子清理机器表面和通气孔的污垢,耳塞或耳模定期更换。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洁。
4.定期复查与调试:随着时间推移,听力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定期复查听力,一般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根据听力变化情况,及时对助听器进行调试,保证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三、特殊人群使用助听器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耳道还在发育阶段,更需选择合适尺寸的耳塞或耳模,且要随着耳道发育及时更换。同时,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佩戴感受,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佩戴后的反应,如是否有哭闹、抓耳等表现。由于儿童听力变化相对较快,建议每36个月复查听力并调试助听器。另外,要教育儿童正确使用和爱护助听器,避免因好奇拆卸造成损坏。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部分药物可能影响听力或与助听器产生相互作用。在佩戴助听器前,应告知验配师正在服用的药物。而且,老年人手指灵活性可能较差,佩戴和操作助听器有一定难度,家人要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同时,老年人适应新事物速度相对较慢,佩戴助听器的适应期可能更长,需循序渐进增加佩戴时间。
3.耳部疾病患者:如果本身患有中耳炎等耳部疾病,在炎症发作期,应先积极治疗疾病,待炎症控制稳定后再佩戴助听器。佩戴过程中,要更加注意耳部卫生,避免加重感染。如佩戴后耳部不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助听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