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总做梦是怎么回事

一、生理因素
(一)睡眠周期变化
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正常情况下睡眠周期会依次循环。如果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被唤醒等导致睡眠周期紊乱,就可能容易做梦。例如,年轻人正常的睡眠周期中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相对稳定,若因生活节奏改变打乱睡眠周期,就可能频繁做梦。儿童的睡眠周期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更高,所以儿童相对成人更容易在睡眠中做梦,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稳定。
(二)身体不适引发
身体患有某些疾病时也可能导致多梦。比如患有疼痛性疾病,像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或者患有心肺疾病导致呼吸不畅等,身体的不适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大脑皮层,从而引起梦境增多。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更易干扰睡眠,导致多梦情况相对常见。
二、心理因素
(一)情绪波动影响
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多梦。例如,工作压力大的成年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大脑神经始终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在睡眠时就容易产生梦境。青少年面临学业压力等情况,情绪波动较大,也容易因为心理因素出现多梦现象。
(二)日常心理活动延续
白天经历的重大事件、强烈的心理刺激等会在睡眠中以梦境的形式呈现。比如白天经历了一场重要的考试、一场激烈的争吵等,这些心理活动会延续到睡眠阶段,导致梦境丰富多样。对于儿童来说,如果白天受到了惊吓,如看到恐怖的画面等,晚上也可能因为这种心理刺激而多梦。
三、环境因素
(一)睡眠环境改变
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如睡眠场所更换、睡眠环境嘈杂、光线过强等,都会影响睡眠,进而导致多梦。例如,外出旅游时睡眠环境与家中不同,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多梦。老年人对睡眠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轻微的环境改变就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出现多梦情况。
(二)温度湿度不适
睡眠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不合适也会干扰睡眠。过冷或过热的环境都会让人感觉不适,影响睡眠的深度和质量,从而导致多梦。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对睡眠环境的温度湿度变化更为敏感,不合适的温度湿度更容易引起多梦。
四、生活方式因素
(一)饮食影响
睡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或者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胃肠不适,都可能影响睡眠,引发多梦。成年人如果有睡前喝浓茶的习惯,就容易因为咖啡因的兴奋作用而多梦。儿童则应避免睡前食用这类刺激性食物,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相对脆弱,更易受到饮食影响。
(二)作息不规律
长期熬夜、作息时间不固定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睡眠结构,导致多梦。年轻人由于工作或娱乐等原因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容易出现多梦情况。儿童需要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若作息不规律,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还容易导致睡眠中多梦。
如果多梦情况长期持续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性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