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功异常怎么回事?

一、肝功异常的定义
肝功异常是指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发现肝脏相关指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反映肝脏的代谢、合成、解毒等功能出现异常。
二、常见原因
1.病毒性肝炎:由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感染引起,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引发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导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升高。例如,乙肝病毒感染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引发慢性或急性肝炎。
2.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抗结核药(如异烟肼)等可直接或通过代谢产物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指标异常。
3.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时,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损伤肝细胞,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表现为ALT、AST升高及胆红素异常等。
4.自身免疫性肝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肝细胞,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导致ALT、AST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自身抗体阳性。
5.代谢性肝病:
-脂肪肝:因肥胖、高脂饮食、糖尿病等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引起肝酶升高及肝脏脂肪变;
-Wilson病: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过量铜沉积于肝脏等器官,影响肝功并可出现神经系统等症状。
6.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与铜代谢异常相关)、糖原累积症等,可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三、相关指标及意义
1.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0U/L,二者升高常提示肝细胞受损,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可致其明显升高。
2.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通常为3.4~17.1μmol/L,直接胆红素正常参考值0~6.8μmol/L,间接胆红素正常参考值1.7~10.2μmol/L。胆红素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肝炎时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等)、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致胆红素反流入血)等。
3.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ALP正常参考值成人40~150U/L,GGT正常参考值男性11~50U/L、女性7~32U/L,二者升高可能与胆道疾病(如胆管炎、胆结石)或肝内胆汁淤积相关。
四、不同人群肝功异常的特点
1.儿童:可能因遗传代谢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导致肝功异常,需重视遗传因素排查及感染源检测,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损伤的药物。
2.女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生率相对较高,需关注自身抗体检测及月经、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对肝功的影响,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女性中更常见。
3.长期饮酒人群:需警惕酒精性肝病,应严格戒酒并监测肝功变化,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评估肝脏脂肪变情况。
4.有基础肝病病史人群:如乙肝患者需定期监测HBVDNA载量、肝功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肝硬化患者需关注凝血功能、白蛋白等指标变化,预防肝衰竭等并发症。
五、肝功异常的综合判断与处理
肝功异常需结合病史(如药物服用史、饮酒史、肝炎接触史等)、症状(如乏力、黄疸、腹痛等)及其他检查(腹部超声、病毒学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综合判断病因。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如病毒性肝炎需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抗病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需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保肝治疗;脂肪肝需通过控制体重、调整饮食及适度运动改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