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护理诊断
一、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
-与肺部感染致呼吸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例如,肺部感染时,炎症会影响肺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气体交换的有效面积下降,进而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肺部组织相对娇嫩,感染后更易出现气体交换受损;老年人肺功能本身有一定减退,肺部感染时气体交换受损的风险更高。有吸烟史的人群肺部基础较差,肺部感染时气体交换受损更易发生。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人群,肺部结构或功能已存在异常,肺部感染会进一步加重气体交换障碍。
表现:
-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老年人可能在轻度活动后就出现气短加重的情况。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对于儿童,要注意维持合适的室内温湿度,避免过干或过冷刺激呼吸道;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较敏感,需特别注意保暖但不过度闷热。
-遵医嘱给予吸氧,根据患者情况调节氧流量等。儿童吸氧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吸氧安全;老年人吸氧要注意观察吸氧效果及有无不适。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
-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咳嗽无力有关。肺部感染时炎症刺激会使呼吸道黏膜分泌大量痰液,而患者自身可能因年老体弱、儿童咳嗽反射较弱等原因导致无法有效咳出痰液。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咳嗽力量弱,难以将痰液顺利咳出;老年人因肌肉力量减退等原因咳嗽无力。有吸烟史者呼吸道纤毛运动受影响,痰液更不易排出;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者痰液分泌及排出障碍更明显。
表现:
-可听到痰液黏稠的啰音,患者咳嗽困难,痰液难以咳出。儿童可能表现为喉间痰鸣,呼吸时有杂音;老年人可能频繁尝试咳嗽但痰液难以咳出。
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如深呼吸后屏气再用力咳嗽。儿童需在成人辅助下进行正确的呼吸和咳嗽引导;老年人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指导,避免过度用力。
-进行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等促进痰液排出。儿童胸部叩击要注意力度适中;老年人胸部叩击要轻柔,避免造成损伤。体位引流要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位。
三、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
-与肺部感染致致热原释放有关。肺部感染时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作为致热原,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体温升高。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肺部感染时更易出现高热;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不典型。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时更易出现体温过高且不易控制。
表现:
-患者体温升高,可伴有寒战等表现。儿童高热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等;老年人体温过高时可能精神萎靡。
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变化,儿童要注意频繁测量体温,准确记录;老年人测量体温要注意操作规范。
-采取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用药降温。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等,避免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的退热药物;老年人用药要谨慎,避免因退热过快引起虚脱等。
四、疼痛(胸痛)
相关因素:
-与肺部炎症累及胸膜有关。肺部感染累及胸膜时会引起胸痛。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胸痛的感受而表现为哭闹等;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相对不敏感,但仍会有胸部不适的表现。有胸部基础疾病者肺部感染时胸痛更易发生且可能更剧烈。
表现:
-患者可诉胸部疼痛,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儿童可能表现为拒动、哭闹时胸部活动受限等;老年人可能在咳嗽或改变体位时胸痛明显。
护理措施: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以减轻胸痛。儿童要选择合适的舒适体位,避免压迫胸部;老年人半卧位要注意舒适和安全。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缓解疼痛。儿童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来缓解不适;老年人可通过深呼吸放松等方法减轻胸痛。
五、焦虑
相关因素:
-与呼吸困难、病情反复、对疾病预后担忧等有关。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因呼吸困难等不适感觉以及对疾病发展的不确定而产生焦虑情绪。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住院环境陌生等产生焦虑;老年人可能对自身健康状况更担忧而焦虑。有不良心理状态基础者肺部感染时更易出现焦虑。
表现:
-患者可出现紧张、失眠、情绪低落等表现。儿童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老年人可能沉默寡言、忧心忡忡。
护理措施:
-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儿童要通过亲切的互动建立信任;老年人要耐心倾听其担忧并给予安慰。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缓解其担忧。儿童可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老年人要具体分析以减轻其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