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入性肺炎怎么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体位调整:对于清醒患者,可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有助于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进入气道;对于昏迷患者,可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这是因为半卧位或头偏向一侧能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反流物进入气道的机会,降低吸入性肺炎的进一步加重风险。
2.呼吸支持: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给予氧疗,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若患者出现严重低氧血症且常规氧疗不能改善,可能需要机械通气。不同年龄患者对呼吸支持的要求不同,儿童患者在进行氧疗或机械通气时需更密切监测其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因为儿童的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弱。
二、抗感染治疗
1.经验性抗感染:根据患者的基础情况、感染风险因素等选择抗感染药物。社区获得性吸入性肺炎常见病原体有厌氧菌等,可经验性选用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克林霉素等;医院获得性吸入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革兰阴性杆菌等,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他啶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常见病原体有所差异,儿童医院获得性吸入性肺炎病原体可能与成人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抗感染方案。
2.目标性抗感染:在获取病原学证据后,如痰培养、血培养等结果回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若痰培养提示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针对该菌敏感的药物。
三、清除气道分泌物
1.胸部物理治疗:包括体位引流、拍背等。体位引流是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痰液向主支气管引流而易于咳出;拍背则是通过有节奏地拍打患者背部,促进痰液松动排出。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胸部物理治疗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支气管镜治疗:对于痰液黏稠且不易咳出、有明显气道阻塞风险的患者,可考虑行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直接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及异物等。在儿童中进行支气管镜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因为儿童气道相对狭窄,操作风险相对较高。
四、营养支持
1.营养途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如口服、鼻饲或胃肠外营养。对于能够经口进食且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优先选择口服营养;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采用鼻饲或胃肠外营养。不同年龄患者的营养需求不同,儿童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在选择营养支持途径时需充分考虑其胃肠道发育情况等因素。
2.营养物质供给:保证摄入的营养物质全面,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例如,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能量,优质蛋白质以促进组织修复等。
五、基础疾病管理
1.神经系统疾病管理:对于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的患者,如脑卒中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和康复训练,以改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风险。不同年龄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康复训练的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需更注重安全性和适合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
2.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管理:如果患者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呼吸系统疾病,在治疗吸入性肺炎的同时,要继续规范治疗基础疾病,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维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功能。















